在记者走访兴义市的多个乡镇里,都有那么一些人,当了十几年的农民,种了十几年的土地,但是思维活跃,肯钻爱想。他们不甘受贫,有一颗热爱生产、乐于助人的心;他们不仅是种养能手,种肥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郭万坤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兴义市则戎镇长冲村村支书。回忆起当时带领村民种植芭蕉的情景,郭万坤感概万千:“长冲村土壤不算肥沃,对产业发展的选择有限,经过一番考察得知土芭蕉具有易种植、易管理、产量高等特点,于是决定试一试。当时心里也没多少底,也担心耽误了村民们。”
郭万坤告诉记者,芭蕉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种植初期由于长期缺乏销路,村民对芭蕉种植失去了信心,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田块丢荒严重。
破解之势迫在眉睫,但抓手在哪里?
2014年,村里一场关于脱贫致富的大讨论开始了。郭万坤将村里的致富能人及村民代表召集起来商议村里发展,最后带来了三个共识:
一是确定了土芭蕉种植仍是长冲村的主要发展产业;二是组织村干部及致富能人带头种植示范;三是延伸土芭蕉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
长冲村土芭蕉种植林。
就在这一年,在郭万坤带领下,在村里几位在外务工致富的村民的资金支持下,村里建设了土芭蕉仓储销售中心,开始着力发展深加工。记者看到,占地千余平米的厂房划分细致,里包含了原料验收区、原料处理车间、控温发酵车间、储酒间、调酒车间、包装车间、化验室等。
“项目集分拣、分级、包装和土芭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并优先聘用贫困户及周边农户进厂工作,切实做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据郭万坤介绍,项目采用“33211”利益链接机制。其中:30%为种植群众占股,合作社一元钱一斤保底收购,超出盈利用于打造群众宜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30%为出资人占股;20%为专业研发、销售、管理团队占股;10%为壮大村集体经济;10%为扶贫预留基金,作为脱贫不返贫的资金保障。
长冲村土芭蕉丰产,前来收购的人络绎不绝。
长冲村通过党员示范引领、致富能手带动、农户互助合作、以"公司+农户+合作社"联动发展模式,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目前土芭蕉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农户年收入达2000元/亩。同时辐射带动相邻的干戛村、拱桥村种植土芭蕉4000余亩。
经济账外还有生态账:土芭蕉项目是经济和生态兼型的树种,合理密植有效管理后,一两年就能成林,增加长冲村的森林覆盖率。
“我们村子坐落在万峰湖、东峰林景区内,地理位置极佳,芭蕉挂果期,又多了一个果林采摘的休闲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奔向高水平小康。”郭万坤对接下来的致富路充满信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江婷婷
编辑 管云
编审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