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议程之一,由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办的“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应对”学术对话于2023年9月25日上午在武汉成功召开。
本文字数:4527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会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围绕单一村庄开展的建设提升已无法满足乡村综合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选择了特色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乡村空间开展乡村连片建设与发展的实践探索。2023年9月25日,由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办的“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应对”学术对话武汉国博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本次对话由学会常务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梅耀林主持。会议邀请了学会常务理事、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专委会委员、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叶斌,作为特邀专家参与研讨。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教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黄焕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裕瑞研究员、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杨猛副院长、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钟晟总经理五位专家开展了主题报告,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闾海为本次对话的学术负责人。
会议主持:梅耀林
学会常务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梅耀林以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在乡村连片建设与发展的探索实践为例指出,当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只有通过抱团发展、整体推进,才能进一步促进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乡村片区的聚合能力,促进更多要素资源流向农村,实现产业联结、协同治理、跨区域发展,成为摆在规划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次学术会议围绕“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应对”话题,从规划作为、连片识别、产业发展、特色塑造、实施机制、政策需求等子话题展开讨论。
闾 海
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
闾海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推动乡村连片建设实践探索的三种工作目标、四个空间尺度、三个管理维度的特点,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引出本次学术对话的讨论议题,包括“乡村连片建设与发展实践重点问题”“乡村连片地区识别与价值定位”“乡村连片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尺度乡村空间景观魅力塑造”“乡村连片地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乡村连片地区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创新”等。
主题报告
陈前虎:乡村区域化的类型特征、动力机制与规划应对
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陈前虎介绍了浙江省通过20年“千万工程”的乡村建设历程,探索出由点及线到面、由单维到系统、全方位打造“低成本、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城乡建设模式,指出“乡村区域化”是乡村地区的发展,在经历早期的混沌、中期的分化,最终走向更大地域尺度的有机分工的进化过程。随后通过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常山芳村-新昌特色村镇“竞合体”以及杭金衢三地三镇产业文化发展“和合体”3个案例,阐释了乡村区域化“强弱整合”“强强联合”“弱弱组合”三种类型特征,提出“高层拉动-中层推动-底层驱动”是乡村区域化产生的动力机制。从规划应对的角度,陈前虎教授认为在当前社会价值认同的大环境下,规划师应该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直面“如何创新公共产品供给(从无形的政策制度到有形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难点,而规划的重点则在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提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乡村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黄焕:谋划乡村空间顶层设计探索村庄规划编制新范式
学会理事,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黄焕以武汉市为例,指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区域存在“灯下黑”的情况,即村庄形态小而散、人口产业空心化、强管控缺引导,乡村发展困难。黄焕提出,近年来乡村自媒体效应的出现,折射出回归精致诗意的乡村栖居也是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人”是推动乡村发展宝贵动力。因此,如何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保障乡村各类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是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的重要任务。针对这些情况,黄焕副院长分享了武汉市在乡村规划编制体系、成果表达和机制创新方面做的探索。一是谋划乡村片区规划体系顶层设计,武汉市形成了“功能分区、功能片区、功能单元”三级传导体系,其中乡村空间分为农业产业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等五类田园功能单元,要统筹不同片区国土开发保护功能。二是探索乡村片区规划编制新范式,通过编管结合,科学划分田园功能单元,构建“重点村、中心村、基层村”的格局,提出“村域+村庄”的村庄规划全覆盖模式,村域层面形成全域全要素空间布局、村庄层面重点实施详细设计。在探索乡村长效服务工作模式方面,形成了“1张图+1个图则说明”的规划成果形式,确保村民好用;并创建乡村工作坊,开展全周期乡村服务。
李裕瑞:乡村地域类型与连片规划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裕瑞分享了乡村地域类型与连片规划建设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历。通过对象识别、现实情况、科学基础和识别策略等四个方面解读了乡村连片规划与建设的认知,提出随着现实情况下乡村发展的多样性在增强,大部分相对成功的村域都经历了土地整治、农业调整、产业转型、社区发展等四个阶段,而村域发展的关键机制在于通过“能人效应”推进集体行动,形成多方参与。李裕瑞研究员通过将乡村地域系统作为乡村连片规划建设的理论基础,提出合理划分县域村庄类型是乡村连片规划建设工作的前提,提出面对当前村庄分类有着重视有别但进度不一、类型多样但不够统一、理解各异但标准不一等局限,应探索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案及基本依据,并以盐池县村庄分类实践为例,印证了将村庄分类结果作为产业项目布局优化和示范村庄遴选的重要参考。基于以上思考,李裕瑞研究员提出乡村连片的范围识别无论是基于村庄类型还是综合区划,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由地方政府代表、村两委、村民、企业家、规划师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协商。
杨猛:以绿色低碳引领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改善提升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副院长
杨猛结合四川省零碳村的建设实践,分享了以绿色低碳方式连片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探索和思考。在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统筹四川省农村分布式光伏和人居环境改善存在可能性,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作为“攀西零碳示范村”试点村,从概念到标准、从技术到机制、从理念到落地探索一系列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混撒拉零碳生态村以现代化乡村“人”的新型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绿色节约、生态宜居、人地和谐、共建共享”作为核心价值观,整合推动“绿色可持续能源、绿色宜居人居环境、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三个绿色体系有机融入乡村,围绕能源工程、人居工程、生态工程、产业工程和基层治理五大工程改造乡村。混撒拉零碳生态村以绿色低碳方式推动农房现代化、公共空间改善、乡村设施升级、环境品质提升。具体包括:第一,将分布式光伏与农房风貌提升相结合,重点片区设计宜居型新农房,一般地区以导则管控农房风貌,推动农房现代化;第二,高效利用公共空间和道路空间,采用光伏棚架、光伏艺术构筑物建设乡居客厅、绿色交通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空间,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改善;第三,建设处理农业生产垃圾的生态环卫设施、改造光伏低碳卫生间,推动乡村设施升级;第四,建设生态湿地、芒果产业展示步道,完善乡村家居系统,提升乡村环境品质。混撒拉零碳生态村已建成能源循环利用、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活健康可持续,具有“绿色、节约、高产、优质”特征的乡村发展综合体。
钟晟: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晟从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历程、内涵及发展导向出发,他认为优先在城乡要素集聚的地区同步培育乡村连片发展地区,是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同时,钟晟总经理深入介绍了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的4个典型实践探索,一是苏州“环阳澄湖片区”通过顶层设计实现跨域协同,探索江南水乡先发地区全面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二是连云港“石梁河水库片区” 以巩固脱贫成果为核心,重点谋划产业、生态、风貌、配套协同,实现乡村自身“造血”能力,三是溧阳市“七彩曹山片区”以景村融合发展为核心,依托景区赋能乡村地区资源、产业、设施集聚,构建景村共融共建模式示范,四是泰州“溱湖片区”以生态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文化体验线路,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连片发展“双示范”。钟晟总经理认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因其地域发展差异、经济发展阶段、地区推进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也因此需要在跨域协同体系建设、乡村生态价值转换、乡村产业品牌共建、创新资源集聚整合、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展现乡村发展的多元价值。
在嘉宾引导发言后进入互动讨论环节。
互动讨论
张京祥
学会常务理事、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张京祥认为,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乡村集中连片地区可以分为连片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区域、要素关联性强地区、重大项目联动投入地区、集中撤并地区四大类。乡村连片地区着重解决空间重构、产权重构、治理重构、产业和业态重构、价值重构五方面的内容。乡村连片建设与规划现实中也面临各种障碍,需要明确连片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规则;平衡土地保护和利用指标,支撑三线优化;统筹连片村庄建设资金分配,制定与连片发展相适应的收益测算与分配方案。
叶 斌
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专委会委员,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叶斌针对乡村连片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跨村集体组织规划编制和建设要重视村民的能动性,保障与协调村民的利益;第二,关注连片规划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结合,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优化大地景观,整治耕地、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指标交易而获得收益,保障乡村地区规划实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完善跨村跨组的土地制度;第三,保障农村宅基地改扩建、增建需求,理顺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之间关系;第四,产业融合与发展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协同合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此外,参会听众针对不同地方的探索,结合不同视角向与会专家提出了诸如村庄产业落地、宅基地政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等问题,讨论嘉宾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交流互动。
会议最后,梅耀林对本次对话进行了三点总结:一是乡村连片发展既有各地实践验证,也有理论依据,符合乡村发展的科学规律。二是要充分发挥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在内的规划设计工作对推进乡村连片发展的积极作用。三是要强化乡村连片发展的支撑体系,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实际管理和项目落地,对实施路径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
与会嘉宾合影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审核
供稿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