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迟 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委、市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精准对标“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总要求,始终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核心思路,不断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向纵深开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数由2017年底的236864户增长到2021年底的27万户以上,同比增长15.8%,民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超过81%。我市获评“2019年中国区域最具有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的称号。

一、聚焦“办事方便”,着力深化改革,利商惠商的政务环境加速构建

营口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年初制定印发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组建市营商环境建设局,2020年印发《营口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2021年制定印发《营口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2021-2024年)》,以各年度实施意见、行动方案为宏观制度规划,营口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入推进“放管服”“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多项改革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一般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比省要求缩短2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最长不超过58个工作日,比省要求缩短2个工作日;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全过程接电时长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小型给水设计1天完成;医保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本级建设6.5万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入驻部门53个,设办事窗口150个,实现了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

二、聚焦“法治良好”,树立鲜明导向,尊商护商的法治环境日趋完善

营口市以干部队伍、政法队伍为主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教育工作,出台落实《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营口市政法干警优化营商环境十二个严禁》等纪律约束,强力推进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始终牢固树立“谁破坏营商环境就砸谁饭碗”的鲜明政治导向,不遗余力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营造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审结涉市场主体超自然审限案件699件,完成涉企案件当事人胜诉退费76件,涉及金额约6600万元,新受理特殊主体案件23件,执行到位金额380万元;开展信用分类监管,税务系统共评出A级纳税人1750户。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市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158人,失信企业3144户,对39682人下达限制高消费令。我市获评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三、聚焦“成本竞争力强”,激发市场活力,兴商富商的市场环境巩固发展

营口市始终坚持以企业群众的视角寻求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方式,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谋划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从2017年至今,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外,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会议,邀请企业共同参与,研究部署营商环境建设工作。2018年至今先后出台《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目前,“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6837家,实现放款119亿元;新冠疫情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国网公司疫情防控和减费降税政策,为企业执行暂缓电费约2.7亿元,降低用电成本3.75亿元。

四、聚焦“生态宜居”,推动全域共建,安商留商的社会环境持续向好

营口市始终将生态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优化营商环境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保督查问题整改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推动政治生态、创新生态、自然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统筹建设营商环境主题景观小品十余处,建设地方媒体APP平台,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题栏目,配备专属记者团队,常态化、多角度,小切口、广布局,推进营商环境宣传工作,在辽宁日报、营口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宣传稿件数百篇,营商环境建设的文化底蕴日益深厚,全城共建、全域共享的社会氛围不断升华;2021年铁腕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0起,处理129人;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全市PM2.5平均浓度逐年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高,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0%。营口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

下一步,营口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尤其是“9·28”以及此次视察辽宁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总要求,统筹各级各部门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重点是抓好5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一是抓思想建设,坚守“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思想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各项要求部署,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引导形成“营商环境就是我自己”的浓厚氛围。督促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南方先进地区思维理念和政策制度,学以致用,总结提炼、探索打造营口优质营商环境新亮点、新标识、新品牌。

二是抓改革深化,坚守“上下统筹、区域联动”的改革合力。坚持顶层设计,瞄准发力重点,高位推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共筑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一把尺、一盘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工作举措50条》为重点,全力推动各项惠企便民举措落地见效;以“一网通办” 改革为抓手,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和“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助推“跨区通办”“不见面审批”“无差别综合窗口”“一件事一次办”落实落地。

三是抓工作落实,坚守“立竿见影、务实高效”的工作常态。坚持以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一把手”工程,诠释“营商环境建设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以《营口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2021-2024年)》为蓝本,逐条分解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进一步明确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将各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内容,作为绩效考核专项考核指标,密集调度、强力推动各领域评价指标整体提升、全面提升。

四是抓服务优化,坚守“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理念。统筹做好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管家制度落实、帮办代办模式推广等核心工作,推动各领域惠企服务成为一个整体。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动态答复机制,真正让企业诉求有人理、办事更容易,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大企业群众投诉案件办理力度,将干扰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纳入纪检监察范围,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交联办机制,强力惩戒相互推诿、不担当不作为等干扰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社会信心。

五是抓舆论宣传,形成“全城共建、全域共享”的宣传氛围。坚持对内找问题、补短板,对外做宣传、树形象,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行动”专题栏目作用,积极搭建全域化营商环境建设宣传平台,深入企业主动靠前服务,从企业的角度讲述发展故事,以小切口、微视角,广泛挖掘营商环境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真正让企业参与到全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引导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浓厚氛围,推动营口经济社会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营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栾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营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2018年底组建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凝心聚力,立足职能,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职能融合、改革提速、监管提效”的目标导向,聚焦商事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使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监管更加完善,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更加便捷

一是牵头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实现了“三十二证合一”“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登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累计惠及企业10余万户。我市“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7月1日全市实现改革地域、改革事项“两个全覆盖”,市场主体准入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名称自主申报、注销“一网服务”等便利化改革趋于成熟,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18年的3.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登记当场办结率达到80%以上,新设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超过95%,11个高频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他业务电子化办理占全部业务数量60%以上。应用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让市场主体退出路径和渠道更加畅通。

三是开通“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事项一次办,办理全程不见面,电子印章应用更方便。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规模跃升到28万户以上,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更大激发。

二、加强行政执法,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一是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政府统筹的工作机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营口市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均已建立工作机制。牵头全市相关部门梳理编制了《营口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清单涵盖37个领域,71个监管事项。统筹市、县两级监管部门依托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制定抽查检查计划,实现各类行政检查计划任务全覆盖进平台,确保无特殊情况计划之外无检查,实现“一次出动、多头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二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近两年,我们围绕打破政策壁垒,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力度,重点对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领域文件进行清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相关文件6000余件,营造了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执法效能,切实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市立案查处商标案件3件、专利案件1件,奥林匹克标志案件3件,立案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件,办理电商侵权案件55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和运用效益,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我市累计现有有效发明专利总量88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84件,有效商标注册量22024件,全市现有驰名商标2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

四是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开展多领域违法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降费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开展防范抵制传销、竞争执法等相关普法宣传活动,严肃查处涉及导向问题的违法广告。开展“铁拳”“亮剑护航”“保卫舌尖安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专项整治行动,净化市场环境。

五是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坚持动态调整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依法规范统一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同步完善中介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推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三、健全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更加完善

一是严格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制度。每年年初根据工作要求,编制年度涉企执法检查计划。严格规范涉企检查的各环节,避免重复执法、滥作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严格落实省、市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幅度,统一执法尺度,避免出现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情况,做到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相关规定,推进包容免罚,提升执法效能。综合运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监督方式,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依申请监督相结合,确保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行为在法治化轨道平稳运行。

三是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对应的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向社会公布,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主体总量提升、活跃度增强。全力为全市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答提问:

营口市统计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洪广

问: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我想请市发改委的领导介绍下,近年来,我市信用环境建设的新变化?

答:谢谢记者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信用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打造“诚信营口”为目标,常抓不懈,引导各方力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化、常态化、市场化、全民化发展,信用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年10月,我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一)健全组织,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信用工作,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宏观指导。目前,成员单位发展到56家,6个县(市)区、5个园区均设立了信用办,构建了横向部门协调联动、纵向县(市)区高效推进的工作局面。今年1月,印发了《营口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6项重点工程,为今后五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清了思路,描绘了蓝图。

(二)加大投入,信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近年来,营口市政府加大平台系统建设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全面建成“一网三库十一个子系统”,动态更新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3个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信息,开设市直58个部门、县(市)区185个相关部门数据报送帐户,实现了全地区信息信用共建共享,并与国家和省信用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归集公共信用信息6.4亿余条。

(三)完善制度,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印发了《营口市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营口市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出台完善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明确认定标准、奖惩流程和退出程序。组织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32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简化守信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程序并减少现场监管频次,不仅大大节约了监管成本,同时为守信主体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营成本。

(四)重点推进,联合奖惩范围不断拓宽。累计转发、印发联合奖惩备忘录57个,深化信用平台对接“一网通办”,将红黑名单嵌入政府办事流程,尤其重点在法院执行、税务、通关贸易等领域,推动实施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奖惩措施,实现“逢办必查”。今年以来,税务部门评出A级纳税人1750户;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917条,失信企业157户,对4232人下达限制高消费令。

(五)拓展应用,信用惠民便企持续推进。信用惠民便企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我市先后印发了“信易贷”“信易批”等30个“信易+”制度文件,建立健全信用惠民便企“信易+”联合激励机制,将人民的诚信变为真金白银。2019年4月,我市搭建了全省首家金融服务平台—营口市“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了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16家政务数据,累计归集企业信息1.31亿条,实现放款119亿元。

(六)信用修复,保障信用主体权益。聚焦失信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主体治理,我市制定了《营口市信用信息平台异议处理与信用修复管理办法》,通过承诺、惩戒、培训、整改、修复等措施,形成全流程工作异议处理与信用修复机制。2019年以来,累计举办信用修复培训班13期,为23232家企业办理了信用修复。今年以来,法院撤销失信自然人信息35条,撤销失信企业信息10条,撤销限制高消费令355条。

(七)加大宣传,诚信之风不断浓厚。围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乡村、社区、园区、企业、校园等开展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同时,定期组织开展“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机关”等评选活动,将诚信作为个人立德修身、企业诚信经营、机关服务提升的基本要求,促进社会诚信水平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信用法治建设、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监管、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服务市场、信用生态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以更强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打造重诚信、讲诚信、有诚信的营口城市品牌,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红英

问: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开展情况?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法治体检是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一项公益活动,主要是帮助企业预防和杜绝法律风险,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2018年市司法局和原市法制办重组以来,我们将“法治体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在开展企业法治体检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项做法。一是变“请进来”为“走出去”。我们与市工业企业联合会签订《法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百名律师进企业把脉服务”活动,积极回应企业法律需求。二是变事后的“哪病医哪”为事前的“全面体检”。我们走进嘉晨集团、东盛实业等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案例式、点单式、菜谱式、正反式”的法律服务,举办法律法规讲座,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00余人次,提出意见和建议100余条,为企业防范风险量体裁衣。三是变个别律师的“单兵作战”,为优秀律师团队的“集中攻坚”。在企业遇到重大问题时,发挥法律顾问团集体优势,为企业进行专家“会诊”。四是由“大企业”向“小微企业”倾斜。大家知道,大企业有法律顾问,而小微企业缺乏法律顾问。同时小微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高,抵御风险能力差。近年来我们更注重建立小微企业“全链条式”服务,开展助企纾困政策指引,进一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五是变“小窗口”为“大视野”。引进了亚太地区最大规模律所——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在我市开设分所,搭建国内著名律所与企业的服务平台,使企业足不出营就能享受全国一线律所高质量、高水准的法律服务。

另外,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稳企复产法治体检活动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选聘150名优秀律师组建营口市律师法治体检服务团,在市律师协会设立法治体检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开服务热线电话,由专业律师答疑解惑,向企业免费发放《企业法治体检评估报告表》,列出企业经营中的108项法律风险,包括股权转让、业务经营、财税、合同、融资等法律风险,保障法治体检取得实际效果,进一步坚定企业在营发展兴业的信心。通过法治体检活动,推动企业经营风险关口前移,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获得了企业的好评和点赞。

下一步,营口市司法局将在以下四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法治体检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拓展覆盖面。让更多小微企业充分享受到优质法律服务。二是提高服务质量。与100家企业对接开展护航企业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企业有需求,我们马上办”。三是建立回访制度。以回访检验法治体检成效,进一步堵塞漏洞。四是强化制度建设。根据法治体检过程中企业反馈的问题,查找共性,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隐性壁垒,为企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法治环境。

营口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张鑫煜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机关在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公安机关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答:谢谢记者提问。

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来落实。近年来,围绕“平安营口”建设,我们持续严打涉黑涉恶犯罪。采取线索摸排、深挖保护伞、发动群众举报、挂牌督办等强力措施,形成扫黑除恶严打高压态势。先后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06个,破获涉企案件337起,挽回经济损失4252万元;我们持续严打电信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全面开展“全民反诈”专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10年以来,破获案件7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人,避免群众损失2060余万元;我们持续严打涉企犯罪。对涉企犯罪,一律“零容忍”、快侦快破、不破不收兵。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侦破涉企案件3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4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252万元。

另外,为增强服务企业针对性、实效性,按照企业所急所需所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采取“点对点”“一对一”“量身订做”等措施,“零距离”做好帮扶企业排忧解难工作。今年以来,围绕学校复课店铺复业、企业复工复产、务工人员外出打工等,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累计出动警车1340台(次)、警力2300余人(次),检查进出运输车辆12300余台(次)、办理各类证照2250件,为企业做实事1587件,为群众做好事2800余件,得到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营口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问:市公安局在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广大民警积极参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答:谢谢记者提问。市公安局始终把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大事抓紧抓好。一是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开通“一窗通办”综合服务窗口67个;推行“家门口就近办”服务模式, 在15个派出所开设车驾管业务;开设具备即时办、预约办等服务功能的社区警务室176个,农村警务室155个;推出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等“24小时自助办”服务站,目前共受理网办件22269件。二是大力实施网上督察。市公安局督察中心坚持网上督察全域化、常态化,为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截止9月5日,共巡查视频点位6万余次,视频点调基层所队127个,下发《网上督察通报》18期,问题整改率达到100%。三是坚持刀刃向内狠抓整改。我们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严格查处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仅去年以来,先后对涉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违法违纪的8个单位和40名个人给予了严肃问责,强化了全市公安机关规矩意识和纪律作风。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以更好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强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具体讲,就是做到“三个下大气力”:

一是下大气力浓厚全警营商建设氛围。我们已经规划完成宣传标语、形象岗和标兵岗桌牌、电子营商环境“口袋书”、开通“营警营商”微信公众号等诸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传设计,近期将一项一项去部署、一个单位一个单位抓落实,推动全警投入到营商环境建设中。

二是下大气力打造亲商、安商亮点。通过召开警企谈心会、恳谈会、调研会等方式,倾听各界声音,开启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武装我们头脑,从而更好地挖掘典型、设计亮点、总结经验、提升层次,力争取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的更大的成绩。

三是下大气力整治法治营商突出问题。采取执法检查、现场督查、随机抽查、点名通报等方式,促动全局上下真抓真改、补齐短板,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