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位于酉水与沅水的汇合处,曾经是湘黔一带的交通要道,但是由于不通铁路,山高水深路远的它渐渐被人遗忘。“三千里碧水为路,五万峰青山作营”。从五强溪坐机动木船溯沅江而上,沅陵是那样的美丽和神秘。
三塔成一线
连绵的群山如画屏一般在身后徐徐退去,沅江上有名的青浪滩、九溪滩如今已无迹可寻。江上的淘金船正在忙着发财致富。山里不通公路,唯一的对外交通只有船。少得可怜的薄田,能种出一点口粮。在河里放下大网,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鱼。开门七件事,除了盐以外,其余皆可自给,但是自然条件驾驭人的一生,对于生长在偏僻山村的人来说,大家都是一色的贫穷。
船靠近沅陵县城时,依次可以看到三座古塔。立在山顶上的鹿鸣塔,只剩下半截。合涨洲上的龙吟塔,背阴一面长满了苔藓,塔身还长出了小树。塔下至今仍有百姓居住,多少年来不管沅江如何涨水,却从来没有被淹过。这在当地被视为奇迹。沈从文笔下夭夭与土匪的浪漫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凤鸣塔在县城对岸的山坡上。三塔成一线,每日迎来朝阳,送走晚霞。
张学良与凤凰山
凤凰山与沅陵县城隔江相望。山上有座明神宗年间所建的凤凰寺,数百年间香火鼎盛。一九三八年十月,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在凤凰山。他经常走的那条路,被人们爱戴地称为“少帅石板路”。天王殿中的罗汉威武雄壮。大雄宝殿当中却端坐着将张学良将军的塑像。后面的观音殿,经常有几位老尼戴着眼镜,在夕阳下做针线活。
大雄宝殿两旁的厢房陈列着将军的生平事迹。有木走廊通向张学良将军的两间住房。外间一桌一椅,里间一张木床,陈设很简单,人们称它“将军楼”。门口有座天桥与前方不远处的望江楼相连。登上望江楼,看见波光粼粼的沅江,薄暮中的沅陵城。当年张学良在凤凰山被幽禁二十个月后,又转移到贵州。
湘西剿匪的胜利纪念
湘西与鄂、川、黔、桂四省毗邻,山河阻隔,地脊民贫,数百年来土匪横行。一九四九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进入湘西,经一年激战,肃清土匪八万人,解放湘西二十二县。看过《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的人,相信对此有所了解。为了纪念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1005名烈士,1951年元月,湘西公署将中山公园改建为胜利公园,建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高16米,塔身下面立有一尊高3.2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塑像。
黔中郡:揭开古墓葬之谜
沅陵,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沅水之畔高地。但当地人固执地认为,沅水边上的君王陵,才是“沅陵”二字的真实含义。沅陵之名最初出现在汉高祖五年,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州府所在地。1985年8月,沅陵抢救发掘元代知州黄澄存夫妇合葬墓。这是国内历代墓葬中首次最完整的发掘,死者身上的饰物服装等保存完好。首次发现元代三十文面值的钱币和一件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包装广告。据说黄知州的夫人谭氏出土时,面色红润,神态安详,仿佛熟睡了一样。但是因时值盛夏,措施不当,尸体很快就腐烂了。当时黄知州的血管还依然畅通,工作人员从其股动脉里注入了数百毫升的防腐药水。现在保存在虎溪书院的地下室里供人参观。
1986年,考古人员在县城正西南十余里的窑头村,发现一处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确认为“秦黔中郡郡城遗址”,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头村周围被四十余座圆土山所环绕,经专家考证,这里每座山头都是一座巨型墓葬。这些墓葬与尚未发掘的秦始皇墓有相同之处:都被水银包裹着。
1999年,考古学家又在沅陵虎溪山发现一座汉墓,所获的珍贵史料可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媲美。经考证墓主是第一代沅陵侯吴阳。墓葬出土的内外棺现在存放于龙兴寺旃檀阁。房间两头是吴阳的外棺、内棺,大块椁板在屋子当中堆积如山。
二酉藏书洞,秦前文化的“诺亚方舟”
酉水旁有一座二酉山,峭壁上有个山洞,洞口下方,刻着“古藏书处”四字,据考证为清光绪年间湖南督学张亨嘉题赠。洞口狭窄低矮,仅容一人爬卧而进,入洞后豁然开朗,有两个小洞直通地下河。曾经有人下去过,但没有到达底部。秦始皇焚书坑儒,使秦前文化面临绝灭。朝廷博士伏胜为拯救中华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领着一个家将,偷偷将千卷书简运出咸阳,择地而藏。船至二酉山下,选中了二酉洞做藏书之处。“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即来源于此。因此,也可以说,沅陵是秦前文化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