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既提供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处处长王永滨,他将为我们讲述“大数据”在中传是如何“兴风作浪”的。
风起云涌的大数据时代
2015年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大数据时代。而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实为“大数据”发展的主要推手。王永滨为记者解释了“大数据”研究赖以生存发展的三种新技术——内存计算、流计算和图计算。不友好的名词解释让人对科技心生敬畏。更令人惊惧的是摩尔定律的应验——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尽管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当前摩尔定律却已然失效。量子计算机的出现或将在风起云涌的大数据时代再掀波澜,而人类能否于2050 年迎来信息技术的“第二春”仍未可知。
如何在庞大的“干草垛”找到那根针?
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数据正在变成传媒产业相关经营活动的核心资源。身为传媒行业的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自然不会落于人后。2013年我校最终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方向)专业,并于2014 年招收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上,大数据设有诸多方向,新媒体专业、互联网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都设立了相应的博士点。
首届(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学生
在与新华社的合作项目中,我校项目组对数字媒体内容的核心支撑技术开展了多年联合攻关,设计并完成了一个高计算能力、可管、可控的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内容聚合、管理和分发平台。其中五项针对整个数字媒体内容的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获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制定的两项中文新闻国家标准,获2011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关键技术应用于新华社统一储存平台及海量数据管理系统,获2011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谈及中传在开展大数据研究的优势,王永滨表示,巨大的市场、海量的数据和早期相关的应用经验是他们信心的来源。他也建议学校能加大对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人才同时能兼顾现有队伍。倘若能充分领会大数据的潜力并建立一个框架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又何愁中传在未来的大数据市场无以立足?
协同创新让世界更美好
王永滨表示,建立中传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教育部发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旨在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强强联合,或将以“新闻计算”作为我校高精尖的特色专业,开社会科学之先,建立优势学科,从而引进更多优质的资源。“我们力争成为传媒大数据领域领先的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所建树。”
实验室机房全景图
不同于“印刷革命”,我们没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去适应。似乎没有几个行业能招架大数据的奔流。“用实证的观点全面地考虑问题”是王处长对“大数据思维”的理解,“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同学,都应该兼顾人文素质和科学观念,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多地倡导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