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全力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经验汇编之四

“十二五”以来,衡阳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44.7亿元,较2010年同期提高1.3倍;财税贡献加大,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91.8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6.3%;服务业吸纳能力增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82.82万人,年均增速超过6.83%,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9.3%;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493.1亿元,较2010年提高9.6个百分点;经济活力逐步增强,2015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1122.6亿元,同比增长26.7%;集聚步伐日益加快,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在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步拓展发展态势;开放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土地、矿产、房地产、劳动力、人才、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全面开放,市场配置资源的格局基本形成,服务业发展外向度不断提高。服务业已成为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引擎。

一、突出抓顶层设计,凝聚改革试点合力。

湖南省政府和衡阳市委、衡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从领导机制、制度设计、分解责任层面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最强大的支撑。

(一)政策撬动。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衡阳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意见从用地、税收、财政、集聚区建设及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14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支持措施。衡阳市发展改革委、衡阳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4个支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从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水电气同价、鼓励服务外包、保障土地供给、支持品牌创建、开展标准化服务试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财政奖励、推进服务业人力资源建设九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的政策意见。

(二)规划带动。将服务业改革发展列入了全市“十二五”重点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了服务业综合改革年度行动计划,并分行业、分领域制定了各项专项工作方案,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保障。

(三)资金拉动。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向衡阳试点倾斜,五年来累计拨付1240万元支持衡阳市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和重点项目建设。衡阳市政府专门设立了3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同时在规费减免、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试点开展以来,市财政土地价款返还服务业项目建设资金4.65亿元,减免服务业项目规费1.18亿元,工业发展资金用于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奖励资金5247万元,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奖励资金87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服务业发展。

(四)考核促动。将服务业综合改革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健全了服务业季度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和服务业季度协调例会制度,实行一月一讲评,一季度一督查,协商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落实,起到了很好的促动作用。

二、突出抓改革创新,激发改革试点活力。

(一)通过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放宽市场准入、水电气同价及收费政策、保障用地供给、服务外包试点、标准化服务试点等改革任务。目前,全市服务业用水、用气和用电已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出台了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政策、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的31条政策措施;南岳旅游服务、鸿华物流等5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已通过省质监局验收;成功创建服务业湖南省著名商标12件;扎实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放宽注册资本的登记条件,实行“零首付”、“自主约定出资期限”;深入开展“营改增”试点,进一步降低服务企业税费负担,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截至去年底,全市现代服务业企业从2013年的909户增加至2899户,增长近2000户;全市现代服务业共入库税收6149.79万元,同比增长20%;“营改增”纳税人登记户数4021户,累计入库“营改增”增值4.19亿元,与征收营业税时相比,90%的试点纳税税负下降或持平,全市整体减税累计达3.96亿元。

(二)通过放权释放活力。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在接好、管好国、省下放的权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向县市区放权分权,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以新建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契机,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环节从1025个精简到408个,精简率达60.2%,效率提速50%以上。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制定发布了 “三清单一目录”,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突出抓项目建设,夯实改革试点基础。

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改革试点工作的主抓手、硬支撑。

(一)精心储备项目。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全市“十二五”前期项目库中,服务业重大前期项目总数达369个、总投资1740亿元,分别占“十二五”期间全市项目总数的33%、36%。其中大部分项目的策划书、建议书、可研报告已经完成,已累计开工建设项目336个,前期项目开工率达到91%。

(二)大力引进项目。先后利用湘商会、中博会等平台,引进了华耀城、丽波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文化体验创意园等服务业重大项目113个,总投资107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93个,累计完成投资820亿元。特别是总投资120亿元的华耀城项目,将打造一个以衡阳市为中心,立足湖南,辐射赣西、粤北、桂东北和黔北的超大规模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城。

(三)优质服务项目。近年来,衡阳市发展改革委、衡阳市政府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将全市重点项目分为五大板块,分别由四大家主要领导、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牵头负责,其中服务业板块由常务副市长牵头,而且每个项目由一名市级领导联系负责,相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落实,统一进行交办,定期进行调度,全力进行服务,及时、妥善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规划、土地、资金、阻工等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突出抓重点领域,增强改革试点成效。

根据试点要求和衡阳市实际,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六大领域。

(一)现代物流方面。全面构筑物流企业、物流实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四大平台,积极打造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湘南物流中心。试点以来,新晋级4A级物流企业3家,3A级物流企业5家,白沙洲、松茶两大物流园区已建成投产。2015年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为17.8%、7.5%,分别较2010年提高8.9、3.2个百分点。

(二)商贸服务方面。加快推进商务服务集聚区建设,建设湘中南区域性商务服务中心,重点规划建设的六大专业市场、四条特色商业街和一个会展中心初步形成,特别是华耀城、红星美凯龙购物广场、崇盛国际中心、商业步行街、美美世界城市商业广场等项目,规模都在10亿元、35万平方米以上,在中心城区形成了多个新的经济商圈。

(三)金融服务方面。构筑功能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湘南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引进了1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重点规划建设的华新金融集聚区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2家。存贷比由2012年3月末的历史最低点38.1%,逐步提高到目前的49.3%,较好地满足了辖区实体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四)信息服务方面。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推进“数字衡阳”建设,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及平台,促进信息产业改造提升。成功引进了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信3家世界500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05亿元,比2010年43亿元增长了近5倍,电子信息产业已培育发展成衡阳新的产业名片。

(五)科技服务方面。创建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7家、各类孵化器平台8家,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平台21个、科技孵化器16个,先后为近2万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入孵企业217家,孵化企业2014年产值达25.7亿元,解决就业2.8万人。

(六)文化旅游方面。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全面实施“南工北旅”战略,构建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新晋级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8家,3星以上旅行社6家,3星以上宾馆12家。2015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46.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2.56亿元,分别较2010年提高157.6%、136.2%。

衡阳市将进一步探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衡阳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