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种植水稻、蔬菜的积极性高了,丢荒现象大幅减少;在外地的阳西人回来了,流转土地种植高品质富硒蔬菜、水稻;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规划,打造富硒农业基地……自今年8月阳西县塘口镇一块1530亩的土地被中国地质学会认定为天然富硒土地后,发展富硒农业在阳西塘口镇及周边地区火了起来。

记者从阳西县相关部门获悉,除被认定的土地外,经省相关部门初步勘测,阳西县富硒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富硒土壤超过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左右,尤其是在塘口镇至新墟、儒洞镇一带,富硒资源丰富。

目前,阳西县正抓住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种植,并加快推动富硒农产品标准建立、检测认证、品牌推广等工作,真正打响阳西富硒农产品品牌,让富硒农产品卖出好价钱,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县域超1/3土地富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具有高抗氧化等作用,能阻断化学致癌物质,防止某些癌症的发生。富硒农产品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

今年8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阳西县塘口镇的一块1530亩的土地被认定为首批天然富硒土地之一,让“富硒”一词在当地一下子火了起来。

负责为阳西县富硒情况进行测量调查的是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下称“省地调院”)。2020年8月,阳西县与省地调院展开合作,对阳西县塘口镇土地资源富硒情况开展调查。

省地调院系统对塘口镇调查区土壤样本进行采集、测试等相关工作,弄清了区域内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划分了富硒农产品种植适宜区,提出了特色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在完成调查后,阳西县以位于塘口镇下垌村一块面积为1530亩的天然富硒土地向中国地质学会申报全国第一批天然富硒土地认证,并于今年8月成功获得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硒平均含量达到0.77mg/kg。

富硒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含硒情况如何?省地调院也作了抽样调查。工作人员采集了区内6类农作物样本共58件,包括水稻、花生、大豆、蔬菜、水果、中草药等当地较为常见的农作物。测样结果显示,农作物中大豆富硒量最大,富硒率达到83.33%;其次是水稻,富硒率76.92%;花生、水果富硒率50%。

从结果看,大豆、水稻、花生等当地较普遍的农产品富硒含量较为可观。

其实,阳西富硒土地并不止塘口镇下垌村的1530亩土地。经省地调院初步勘测,阳西县富硒土地资源较广,富硒土壤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3左右,尤其是在塘口镇至新墟、儒洞镇一带,富硒资源集中连片分布。

推动富硒农业发展

富硒农产品是典型的健康食品,经济价值较高。阳西富硒土壤面积较广,尤其是塘口镇下垌村1530亩富硒土地获得全国权威认证,为当地发展富硒农业带来了重大契机。

省地调院在完成塘口镇富硒土地资源调查后,也给阳西县发展富硒农业提出了相关建议。省地调院认为,根据富硒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原则,建议当地大力发展富硒水稻、富硒大豆、富硒番薯、富硒水果、富硒中草药等农产品种植,并加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力度、制定富硒农产品标准、建设富硒质量检测体系和设立认证机构、延伸富硒产业链,将富硒产业做优做强。

目前,除了认定的1530亩土地外,阳西县还正计划进一步加大全县范围内的富硒土壤调查,全面摸清富硒土地底数,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谋划富硒农业的发展。该县计划选取连片、权属明晰、符合富硒土地资格认证的土地作为示范点,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的富硒农产品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提升农业附加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该县还积极学习全国其他富硒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先进经验。去年11月,阳西县组织学习考察组,专门赴江西省于都县和湖南省新田县,考察了当地的富硒产业开发、园区建设与营运管理等,在借鉴学习的同时,摸索适合阳西本地实际的富硒农业发展之路。

作为取得首批富硒土地认证的塘口镇,该镇正全力发挥富硒品牌优势,打造富硒产业。该镇提出,要积极谋划一批农业示范性项目,充分利用富硒土地资源,谋划发展富硒农业综合体,打造农业科普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富硒水稻、富硒大豆、富硒番薯、富硒水果和富硒南药等种植区,打造塘口富硒种植示范基地。此外,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胭脂米、毛豆、黄皮、“红姑娘”番薯等特色产业规划发展,强化连片效应,致力打造省级农业示范镇。

塘口掀起富硒农业发展热潮

“以前我们都不知道这里的土地是富硒土地,农产品都当普通产品卖了,不仅如此,之前还有不少土地丢荒。在获得富硒土地认证后,当地农民或自己种植,或流转给别人承包,农业种植热情高涨了很多。”阳西县塘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汝苗是塘口镇一家种植大户,他承包了2000多亩的土地,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今年晚稻收获50多万斤稻谷,因为塘口是富硒土地,因此今年比较好卖!下一步,我计划继续承包更多土地来种植。”王汝苗说道。

阳西富硒土地也吸引了外出阳西人回乡投资农业。近期,塘口镇周南村引进了广东农达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叶飞是阳西籍人。他在周南村流转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富硒蔬菜。据介绍,该蔬菜基地种植品种包括迟菜心、豆苗、玉米,主要供应香港、珠三角等地。“基地用自己的有机肥,有自己的种植技术。这边土质硒含量比较大,我们主打富硒蔬果。”公司负责人叶飞表示。

除此之外,位于塘口镇上垌村的“有机水稻”胭脂米种植基地,位于塘口镇横山村与竹迳村交界处的毛豆种植基地,也较有规模。在富硒品牌的吸引下,当地农业规模种植一派欣欣向荣。

据了解,阳西县塘口等地不仅土壤富硒,而且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种植出的农产品品质好,受到消费者青睐。12月16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消费帮扶塘口镇农副产品采购发货仪式在该镇同由村举行。该学院工会为教职工集体购买了塘口镇同由村委会总价值达20万余元的蜂蜜、番薯、大米等农副产品。据来自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帮扶干部、驻同由村第一书记苏江生介绍,塘口镇是富硒土地,从反馈结果看,学校的教职工很喜欢这里的农产品。

“目前,虽然土地富硒,但我们的农产品每批次种植出来硒含量多少,目前还没有测定数据。因为测定需要一定费用,且目前农户种植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这也制约了对农产品硒含量的测量,导致农产品也卖不上富硒农产品的价格。”塘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富硒农产品比普通农产品售价高出30%到一倍不止。接下来,阳西县农业部门及塘口镇将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做好农产品的富硒含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打响富硒农产品品牌,提高富硒农产品的溢价。

“目前,我们正大力推动规模种植,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经营主体带动优质富硒农产品基地发展,推动对农产品进行硒等各种成分的测量认证,进一步发展好富硒农产品品牌,实现富硒农业的高水平发展。”塘口镇镇长叶植缅说道。

他山之石

湖南省新田县:

每年近30万吨富硒蔬菜销往大湾区和东南亚

作为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新田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入手,聚焦基地、加工、销售环节,打造蔬菜、大米、豆制品等特色富硒产业集群,激发乡村经济活力,让5万余名群众走在乡村振兴“硒”望的田野上。

新田县依托土壤富硒及“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优势,坚持攻关创新、完善标准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在全县建立21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每年有近30万吨富硒蔬菜远销粤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同时,积极探索捆绑式发展、订单式联结、项目契约式分红等模式,让农户实现土地流转、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方面受益,全县规模以上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达65家,富硒产业就业人数突破5万人,带动1.2万名困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该县正继续引进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蔬菜、水果、大豆、中药材等六大产业链,全力推动全县富硒农业发展,并通过精心加工,促进富硒产业纵深发展,全方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江西省于都县:

六大富硒农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于都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抓手,以建设“于都硒”品牌为主线,突出“绿色、生态、优质、富硒”特色,坚持市场导向,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着力打造富硒蔬菜、富硒脐橙、富硒稻米、富硒茶油、富硒茶叶、富硒鸡蛋六大产业,实现“以硒兴业”“以硒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该县制定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促进等政策措施,通过科学统筹规划、建立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富硒品牌等途径,推进富硒农业发展。随着富硒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于都农产品销售半径也由本地扩大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不仅如此,当地富硒大米还搭上中欧班列快车,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富硒农产品已成为于都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