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期话题,记者对访谈嘉宾进行了深度访谈

兴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曾经往来频繁的马帮为这瘠弱但热闹的古城驮来了商城之誉,这里地处盘江八县的中心,属中度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由于山地贫瘠,物产匮乏,居住在兴仁的居民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薏仁这种独具特色的植物,它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过千年的种植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闻名于世的“兴仁薏仁米”品牌。

随着薏仁米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兴仁县借助薏仁米这个品牌优势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构建薏仁米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让薏农在“接二连三”中真正获益。那么兴仁薏仁米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哪里,薏仁米产业未来发展的路线是什么,薏仁米产业又是如何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兴仁县的?为此,记者采访了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委员、兴仁县政协主席范国美,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委员、泛亚集团总经理田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兴仁种植薏仁米的历史。

范国美:相传明朝时有一位官员莅临兴仁,得尝薏仁猪脚汤,豪情顿生,席间即赋“慢煨薏仁猪脚汇,夷家客到即珍馐”之句相赠,薏仁猪脚汤主要食材薏苡也因此而誉享宇内。兴仁,因其山多地瘠,雨量充沛而气候温和,尤其是中等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环境,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这独特的土壤条件,造就了兴仁薏仁米色白、饱满、富含蛋白质的特点,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再者兴仁苡仁米经过千年的栽培,种植技术已越来越成熟,使得兴仁所产薏仁米在市场上有“薏珠”之称。如今,兴仁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薏仁集散地,2012年经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认证后,授予兴仁县 “中国薏仁米之乡”。随着兴仁县薏仁米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09年6万余亩发展到2016年的15万亩,产量达4万余吨,综合产值5亿元左右。2017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种植面积将扩展到35万亩,并逐步提升市场主导力,品牌影响力,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请介绍一些当前兴仁种植薏仁米产业的情况。

范国美:兴仁县是全球最大的薏仁集散地,2012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认证后,授予兴仁县 “中国薏仁米之乡”。 全县薏仁米种植从2009年的6万余亩发展到2016年的30余万亩, 2015年,薏仁米产量达到46760吨、产值549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率14.1%。兴仁从事薏仁米加工生产许可规模化企业的10家,其中贵州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兴仁县引力农产品加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具备出口贸易资质,薏仁米直接或间接出口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贸易量约2500吨,出口贸易额约1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500万元。

在以薏仁米为龙头的带领下,一批农业企业落户兴仁并得到发展壮大,如回龙藠头种植基地、城北树莓基地、真武山白茶基地、巴铃富益茶园、屯脚红心猕猴桃基地等农业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同时还通过各种项目资金的整合,使得兴仁迈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新建薏仁米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房一栋1400平方米,新建年出栏肥猪1000头养殖场一个,为了增加薏仁米种植农户的收入,将薏仁米和藠头套种,政府为了解决藠头的销售问题,引进藠头加工企业一个,目前新修厂房8000平方米,预计年收购藠头3000吨。为了使薏仁米及全县农产品能够得到有效展示与宣传,新修薏仁米及农产品展示厅一个4800平方米,其中一楼是农产品品类展示厅;二楼是薏仁宴和大数据中心;三楼是产业孵化园区,目前已经完成。目前政府投资500万元正在新建薏仁米交易市场一个。

记者:当前薏仁米产业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在这些收获中又总结出了哪些经验?

田亚:近年来,黔西南自治州把发展薏仁作为重要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做优、做精、做特上注重,延长产业链,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将黔西南打造成全国薏仁集散地和薏仁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产业链,形成了以产业带动、产镇(村)景耦合发展、多业态共融的“一、二、三产融合”泛亚模式。截至2016年底,全州薏仁种植面积60万亩,亩平均产量在250公斤以上,总产达15万吨,对“贵薏苡1号”“黔薏苡2号”等本地特色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开发出40多个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薏仁原料市场份额占全国70%,在薏仁的定价方面初步拥有话语权;同时带动了安顺、六盘水、毕节、黔东南等地薏仁产业的发展。

薏仁米产业的中心在黔西南州兴仁、安龙两县,兴仁县被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薏仁之乡”称号,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授予“兴仁薏仁”地理保护商标,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兴仁薏仁”产品保护标志,获得了省农委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地”证书,还得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等多个项目扶持,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2015年7月,“兴仁薏仁”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产品研发方面,研制并生产“薏仁精米”“薏仁精油”“薏仁即食速溶粉”“薏仁谷壳碳”“薏仁保健酒”“薏仁化妆品”等6大系列2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薏仁米加工集散地,控制着全球70%左右的原米供应量,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链条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兴仁立足薏仁米产业优势,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兴仁为什么要立足于薏仁米产业来发展一二三产呢,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兴仁县又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范国美:兴仁明确薏仁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以产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支撑产业园区发展,打造县域经济产业转型抓手。

兴仁薏仁米有着雄厚的发展根基。2014年,全县种植24万亩,2015年将达到30万亩以上,占全州种植面积的60%。兴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薏仁米集散地、东南亚最大的薏仁米加工及贸易中心。目前全县共有薏仁加工厂600余家,其中资产上千万,年加工能力超3000吨的企业超过20家。此外拥有100多个经销商活跃于全国各地及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薏仁米流通量占全国70%以上。

坐拥上述资源优势,兴仁一步一脚印,奋力打造兴仁薏仁米名牌:2011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兴仁薏仁米”地理保护商标;2012年被国家粮食协会授予“中国薏仁米之乡”殊荣;2013年8月,成功申报为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区,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兴仁薏仁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这些努力下,兴仁薏仁米逐步打开品牌外向度,极大拓展了产业升级格局。薏仁生态经济区以此为基础,将建设薏仁良种繁育基地,建成薏仁研究开发推广中心和薏仁种质资源库,打造万亩高产优质薏仁示范基地,加强薏仁高产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研究力度,大力发展薏仁深加工,创立国家名牌产品,打造全国薏仁生产中心。到2017年,带动全县薏仁米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亩,薏仁原料总产值达到12亿元,实现“五个第一”的目标。即:薏仁米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薏仁米生产加工全国第一、薏仁米市场集散全国第一、薏仁米良种繁育全国第一、薏仁米品牌影响全国第一。同时制定出全国薏仁米产品的行业标准,进而掌握全球薏仁米市场的定价权,培育出全国第一家以薏仁米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实现园区蓬勃发展,促进全县农户增收致富。

田亚:中国薏仁生态经济区充分利用本区域和可能获得的一切外来资源,深度挖掘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共生关系,科学布局、合理引导,推动农业、生态工业、休闲旅游业及延伸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共生共荣,展现蓬勃生机。

一二产联动:农业山地经济与生态工业发展相结合,走薏仁精深加工发展道路,促进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良性互动,同时以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当地城镇化。

二三产联动:薏仁米研发深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医药生产联动医疗保健养生,延展高端养生产业链,强化三产服务业的功能体验,形成独一无二的优势。

一三产联动:利用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以旅游产业的思维来打造,延伸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体验、茶文化园等休闲旅游业;通过发展生态种植,推动总部办公、商务接待等三产发展,实现高级形式的一三产联动,引领社区的集聚发展。

基于上述产业耦合闭环,以薏仁米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兴仁生态经济将突破传统产业隔阂,通过重组资源要素、打通一二三产业通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产均衡合力发展。

记者:“十三五”期间,兴仁县又将有哪些新的规划?

范国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发展原则,按全省旅游业“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品牌定位,全力实施“旅游﹢N”发展战略,以山地旅游为引领,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业态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行“全域旅游”、“山地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培养旅游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生态农业、小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扶贫等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符合兴仁实际的发展新路。

依托“中国薏仁米之乡”、“全国先进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品牌,以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全面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结合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资源,借助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和山地体育,推行“旅游+N”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快速跨越发展。(记者:何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