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闻过胡柚花香,看蜜蜂穿梭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

夏天,去矿山公园,听上亿年的石灰岩讲述绿水青山的故事;

秋天,在父亲的水稻田里挥洒汗水,收获一季喜悦;

冬天,山茶油坊忙碌了起来,榨油的师傅,用力敲打古老的木龙榨,榨出金黄色的油。

四季轮回,“千万工程”走过了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常山县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落地落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胡柚、香柚、茶油、旅游……一幅名为“一切为了U”的画卷在常山大地徐徐展开。

安居之地

打造美好新家园

常山的北部,青山环抱,新昌乡郭塘村藏身在群山之中。作为常山县最偏僻的村庄之一,这里曾是“脏乱差穷”的“光棍村”,现在举目皆景,洁净笔直的村道旁,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月季交叉排列、相映成趣,还有着“环保村”的美誉。

“千万工程”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小小郭塘,代表着二十年来常山对改变农村风貌的努力,“八大工程”“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墙院提升”“一户多宅”“农房整治风貌提升”等行动接续开展,累计硬化村道2306公里,立面整治78.9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0.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46.7万平方米,美化庭院2.1万个,整治“赤膊墙”1.01万幢(处)320万平方米,创成第二批省级“无违建县”,从根本上提升了农村的环境。

一场厕所革命席卷常山城乡。在东案乡梅树底村,曾经的旱厕改造成高颜值、整洁通透的公厕。2017年以来,常山针对公厕问题,在全国创新推行公厕“所长制”。目前,全常山新(改)建农村公厕523座,户改厕比达99.86%,“一厕一所长一厕一风景”做法,入选全国九大典型范例。卫生环境是硬杠杠,目前常山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

何家乡长风村入选全省展示“千万工程”20周年成就精品线路。这里有一泓清水,水形如一弯新月,两岸高耸的山峰、整洁的房屋倒映在水面,风景秀丽,形似半月,又被称为“月亮湾”。

居住环境,来自天生的自然条件,更来自后天的努力,若非壮士断腕,哪得脱胎换骨。石灰钙产业曾是常山县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峰值达10亿元,但粗放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破坏。深入实施蓝天三衢工程,关停轻钙企业16家、石灰立窑165孔、石灰钙加工生产线201条,修复面积达到2895亩,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1.87%。如今,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了网红打卡地,曾经的“泥水镇”变成了一座生态城。

致富之路

融合带来新惊喜

2022年,常山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99元,增幅7.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26元,增幅17.1%。

说到常山的富民产业,不得不提胡柚,以及胡柚衍生出的网红饮品“双柚汁”。2022年,这款饮料卖出了1亿瓶,销售额4亿元。今年3月,总投资约2.8亿元的智能灌装项目正式启动。近年来,胡柚、香柚、油茶——“两柚一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份常礼”区域公共品牌享誉全国。2022年“两柚一茶”总面积39.5万亩,总产量15.41万吨,总产值突破4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深加工率达42%。

双柚汁是胡柚和香柚的融合,融合更是常山乡村产业的特色。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惊喜。

每到收获的季节,天马街道天安村的“父亲的水稻田”热闹非凡,被赋予文艺概念的大米身价翻了数十倍,城市的大人小孩走进了乡野田间,村民在家门口看着风景把钱赚。而全县的农林牧渔业也稳中求进,增加值从4.3亿元增加至9.68亿元,同比增长125%,“粮食”饭碗牢牢端稳。“农业双强”行动有力推进,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2%,入选国家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新兴的民宿成为常山另一张名片,“常山漫居”是常山民宿的区域品牌。近年来,常山通过出台专项政策、制定行业标准、持续引进主体,培育出了“村上酒舍”“彤弓山居”“云湖仙境”等一批精品民宿。“鲜辣美食”年产经济效益达14亿元以上,被授予“中国鲜辣美食之乡”。

融之变,胜在久久为功。登上何家乡江源村江万里文化广场26米高的景观塔,江源村的千亩竹海便映入眼帘。四任“竹”书记接续奋斗:第一任引进早园竹并带头种植;第二任书记引进新技术,提高了竹笋产量;第三任成立强村公司推动销售;第四任将卖农产品向农文旅产业融合转型。食用竹的种植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在2022年,村集体经济则达到了90万元之多。

农民融入新生活。乡道村道拉近城乡距离,常山成功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县,农村公路完成由“通”到“畅”再到“优”的延伸蝶变。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43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2元公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自2003年起,常山累计投入3亿元,建成安置区13个,累计搬迁29854人,实现了“搬得出、安得下、富得起”。农村教育量质并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蹄疾步稳,“以城带乡、优势互补、优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县14个乡镇(街道)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农村等级园学位增长至4800个。农民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累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13.8万人次,打响“常山阿姨”服务品牌,培育“常山阿姨”7000余人,长期在外就业4000余人,每年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

振兴之村

扬起乡村新旗帜

早上好!这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也是常山乡村振兴的重要秘诀,是常山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不久前,“早上好”乡村振兴支部书记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举行。“早上好”党建联建品牌,走出常山,拓展至省外。

正是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正是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常山深入推进村社组织凝聚力提升工程,不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持续开展“金钉子”党组织创建,打响了“早上好”“桥头堡”“金色同弓”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建联建品牌。

“千万工程”也离不开人才,头雁勤,春风一夜到衡阳,常山坚持向人才要发展,深入实施“常雁回归”工程。大山里致富带头人廖红俊、“早上好”书记陈重良……回请在外能人参选进两委班子327人,其中“一肩挑”87人。全省首个党支部书记学院,更推动“头雁”队伍提质赋能,成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常山“千万工程”的另一面旗帜。每年夏天,“常山UU音乐节”在金川街道徐村大草坪燃动山谷。还有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类赛事亮相常山,健康生活成为常态。

时尚音乐惊艳众人,传统文化浸润人心。自2018年始,在衢州市委、常山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宋诗之河”文化品牌建设快马加鞭,常山县加快打造“宋诗之河”诗画风光带,以文化赋能共同富裕。

沿着“宋诗之河”,何家乡樊家村通过廉礼文化和历史资源,打造樊莹廉政展示馆、文化礼堂和绣溪古街,获评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近三年共吸引200余批次单位和旅游团来参观学习。

再加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喝彩歌谣,省级非遗项目琼奴与苕郎、新桥十番锣鼓、钢叉舞、洗马舞等,百村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县有四馆一院,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家园,村有文化礼堂全面实现。本土文化形成常山乡村独特的风景线,常山美丽乡村建设也点上开花、线上成景、面上出彩。

乡村文化繁荣,“物的新农村”迈向“人的新农村”。常山农民精神面貌持续改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

(本版图片由常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