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速览】

慈利县对涉及扶贫资金的腐败问题“零容忍”,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贴身式”监督的优势,对相关行业部门的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扶贫资金去向进行全程监督,对敢动扶贫“奶酪”者严肃查处

【现场目击】

7月上旬,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金桂村。宽阔的道路两旁是茂盛生长的玉米地,间或传来鸡、鸭、鹅的叫声,村民于维月正忙着搅拌饲料,喂养鸡苗。

“今年的玉米长起来之后,我把这几亩地改造成了养殖场,现在有土鸡、土鸭、鹅几百只。”说起自己的“脱贫致富经”,于维月来了兴致,“大家都说我胆子大,那是因为我在政府的帮助下,家禽幼苗养殖技术有保障,销路也不是问题。”

今年50多岁的于维月在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身患疾病无法外出务工,只好在家从事农田生产。凭着勤劳和不服输的劲头,2015年全家实现了脱贫。

对于维月来说,脱贫不是目标,他还想依靠发展小产业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今年上半年,县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生态扶贫领域腐败案件,给于维月退还了816元生态扶贫款。钱虽然不多,但很及时。“扩建养殖场之后,我正愁没钱买鸡苗,纪委退还的这笔钱真是一场‘及时雨’,我马上购买了100多只土鸡苗。”于维月高兴地说。

这笔钱为何要退还给于维月?原来,2014年,原金岩村(后合并为金桂村)村支书徐某截留了村民的林地林木转让费94933.8元,用于村级道路硬化工程,涉及群众118户,其中包括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纪委监委在开展生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对相关人员立案查处。今年6月19日,资金退还大会在金桂村村部召开,现场退还了未发放的款项。

生态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绝不允许从贫困群众的口中夺食。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贴身式”监督的优势,紧盯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去向。去年以来,全县共发现生态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7起,立案17件,查处党员干部19人,追缴资金68.72万元,其中退还群众56.6万元。

“我们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全面排查问题线索,资金流向一并一查到底,并督促相关行业部门以案促改、整章建制,让扶贫资金绝不‘跑冒滴漏’,全力护航脱贫攻坚。”慈利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屈春林表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