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是湖南省最大的竹生产大县,近年来,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很快,基地大幅增长,加工企业异军突起,引入了全国最大竹笋加工企业——惊石农业进驻桃江,竹笋产业为桃江县的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提升竹笋产业对桃江县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竹笋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引领作用。

一、桃江县竹笋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20年底,桃江县已发展笋用林9.3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笋用林基地达4个,500-1000亩的达19个,200-500亩的达17个,100-200亩的10个,拥有5亩以上竹林的农户达26080户。发展竹笋加工企业29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汇泉农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竹缘林科),市级龙头企业2家(汇泉农业和裕华农产品),发展竹笋生产专业合作社55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竹缘林科和吉祥天),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世林合作社、吉祥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桃林林产品合作社、憨哥合作社、三堂街合作社),通过独立经营、加入合作社、入股企业、农闲兼业等方式,带动林农就业1.5万户4万人以上。

桃江县竹笋产销量居全省第一位。主要产品有鲜笋、玉兰片、笋干、复水笋、酸菜笋、清水笋、即食笋、速冻笋、榨笋、烟笋、笋丝、笋酱、竹笋营养面等。2020年全县产销冬笋500万斤、春笋9977.05万斤,实现产值8.05亿元。全县笋用林春笋最高亩产达5833斤,最高亩收益达6000元以上,新开发出了竹笋即食产品、竹笋营养面等新产品。桃江县的竹笋产品已销往全国各个省区,市场拓展稳步推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桃江成了全国重要的竹笋产品集散中心之一。

“桃江竹笋”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获得了“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称号。全县竹笋产业共有竹笋加工企业29家,有国家农业产业好龙头企业1家,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湖南省著名商标1个,“竹聚缘”烤笋尖获2016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竹聚缘”黄皮笋获2019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清溪竹缘”糯米笋获2020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马迹塘镇被评为益阳市竹笋产业示范乡镇,马迹塘镇京华村获评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县已有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裕林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裕华农产品有限公司、国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赐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憨哥竹笋专业合作社、桃江县亿阳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桃江县庆升竹笋食品加工厂、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桃江民食竹笋公司等10家单位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县林业局牵头制订了《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通过湖南省市监局的批准发布,桃江竹笋生产技术成为全省“行标”。制订并在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桃江竹笋》团体标准,使竹笋标准体系初步得到完善。持续加大对竹笋农产品精深加工、竹功能饮料等重点项目的引进,引来惊石农业等全国竹笋龙头企业进驻桃江,并正在将总部搬迁至桃江,将进一步辐射带动笋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鼓励竹笋企业进行规范化生产,目前已有10家企业获得了SC证,打造了惊石老农、竹聚缘、竹如、亿湘缘、竹美人、双俊憨哥等竹笋品牌。

二、竹笋产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县各乡镇竹笋培育和加工的热潮。竹笋培育方面,农户自建笋用林小面积基地,为家庭增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农户通过为大户开展抚育、垦复、挖笋、施肥等经营活动,获取经济收入。竹笋加工企业通过雇佣本地劳动力发放工资等方式,为农村农闲劳动力在本地获取稳定收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2021年全县共产春笋达1.5亿斤,全县农民共计增收1.6亿元以上。按每斤采挖工资0.35元计算,可为全县农民增加劳务收入5600万元。农民还通过到竹笋加工企业务工等方式,预计全年可增收3000万元以上。

竹笋产业可带动全县农民劳动力1000人以上实现长期就业,短期就业人员将近40000人。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又实现了灵活就业,充分利用了农闲时间。

竹笋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竹笋产业专业村。如马迹塘镇的益阳仑村,全村有竹林2万亩,今年采挖了春笋的竹林有5000亩以上,全村708户2852人,参与挖笋的农户达80%以上,全村挖笋220多万斤,通过挖笋,户均增收3021元,挖笋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还有22位农民在竹笋企业亿阳仑生态食品公司长期务工,30多名农民在竹笋企业临时务工,每年劳务收入近80万元。全村农民年竹笋产业收入共计在300万元以上,该村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竹笋专业村。像益阳仑村这样的村,桃江县还用很多,如马迹塘镇的大塘坪村、桃花江镇的大华村等。

竹笋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村容村貌的改观。竹笋基地通过林地清理、修建林道等措施,改善了竹林的条件,使竹林更适宜于经营,同时,也成了当地的一道景观。特别是桃花江镇大华村,在发展竹笋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竹笋体验游基地,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油沙路、环湖公路等,同时在竹笋基地内散养土鸡,目前该村村容整洁,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增强竹笋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

竹笋产业要长期有效的为乡村振兴助力,必须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县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加以解决,从而为全县竹笋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全力增强竹笋用林单产产量

2021年全县笋用竹林面积达9.3万亩,鲜笋实际采挖面积在15万亩左右,全县鲜笋产量1.5亿斤,笋用竹林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仅为我县最高产量的六分之一强,其中冬笋产量500万斤,大多为农户满山偏野采挖得来,所有笋用林基地均未开展冬笋的商品采挖,不能给基地经营者带来收益。而福建建瓯等地的平均亩产已达3000斤以上,仅采挖冬笋一项每亩产出可达几千元。我县今后要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实施基地建设奖补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笋用竹林经营,增加全社会笋用竹林经营经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强化各项经营技术措施,大力提高冬笋春笋产量,使冬笋商品采挖实现盈利,大力培养技术过硬的技术型农民,使鲜笋产量得到长期有效提高。

2、全面普及小户型竹笋基地

竹笋培育的特点是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特别是前期,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很高,而前期的产量却不高,但除挖笋期外,投劳的日期无须严格设定,使得投入劳动力有较大的灵活性。竹笋是一项常规蔬菜,来源广,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培育竹笋利润不高,我县很多竹笋基地动辄上百亩甚至几百上千亩,经营开发以雇佣劳动力为主,管理困难,资金投入大,前期经营收益远低于投入,即使进入了成熟期,纯利润也不高,投资回收期长,如果遇上自然灾害,管理不佳等因素,投资回收期更长。不少规模经营者因看不到希望而粗放经营管理,使基地的产出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基于竹笋培育的特点,竹笋基地的培育适宜于发动广大农户,小面积集约经营。为全面普及小户型竹笋基地,我们将推出激励措施,对小户型竹笋基地的建设和开发制订专门的政策,奖补政策保持连续性,培养一批以小户型竹笋基地为主的竹笋专业村,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小户型竹笋基地的建设。具体做法是,以集中示范带动示范户建设,集中有限财力打造笋用林培育示范户和示范村。选取有发展笋用林意愿的村级单位,从中挑选意愿较强,竹林质量较好,家庭劳动力较多,竹林面积在5—20亩的农户,作为重点培养的示范户,示范地块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

3、培养一批懂培育和加工技术的人才

竹笋培育加工的每一技术环节都是实践经验的积累,每一环节都影响竹笋培育的效益和产品品质,我县竹笋培育普遍存在技术不到位导致产量上不去的问题,竹笋加工存在笋品收购质量控制不严,鲜笋长途运输管理不当,杀青蒸煮不到位,笋体分类不准、入榨方法不规范、榨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杀青,如果不到位,影响笋干质量,如果过头,会导致加工同等质量笋干时鲜笋使用量上升,笋干卖相不好,影响企业效益。如压榨,如果初次压制技术欠缺和后续封榨、入仓方式不对,可造成烂仓,竹笋发酵不充分,笋干商品性降低;又如竹笋加工在修“老笋头”时每笋多修1公分,每斤减少成品10%,多留老笋头一公分,竹笋品质下降,每斤笋干售价可能由30元下降为15元,还可能引起客户退货。所以,竹笋行业各环节技术性人才短缺,是我县竹笋产业的一大短板。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培养一批懂培育和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具体培养措施为培养和引进。首先要从福建等地高薪引进一批竹笋培育和加工人才,长期聘用,同时要选择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基础,且有志于从事竹笋产业的中青年人才,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壮大我县的竹笋产业人才。

4、狠抓技术创新,实现升级换代。

要切实以竹笋产品技术创新带动竹笋产品升级换代。桃江县目前的竹笋主打产品是复水笋,这一产品全国各竹笋产地均有,应该集中整个行业的力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的新产品。

5狠抓产品营销,强力拓展市场。

以竹笋产品营销多样化带动市场拓展,必须特别重视竹笋产品的营销。要重点发展传统电商营销和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为地域偏僻的地区开展市场竞争提供了契机,当前传统电商的影响力仍然很大,要大力支持开展传统电商销售。自媒体直播带货是当前市场销售新宠,要以打造本地网红为着力点,紧立发展风口,带动竹笋产品销售。要支持企业参加各地的营销会,展销会,帮助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桃江竹笋”营销窗口,扩大“桃江竹笋”影响力,提高市场关注度和美誉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