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殷切期盼。
当前,义务教育面临农村弱、城市挤、大班额的痛点,如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办学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是摆在时代答卷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见》等多个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教联体”战略部署。
今年4月,黄冈市决定全域整县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
英山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将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纳入强县工程,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高位落实教联体建设工作。县委书记郑光文强调,教联体建设是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强县工程的重要抓手。
目前,该县11个教联体全部挂牌并运转,先后完成了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展望未来,英山县将坚持画好教育发展“同心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圆心”,以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城乡共融为“半径”,充分发挥融合型教联体优势,缔造美好教育新蓝图。
打破城乡壁垒,构建教育新格局——
融合型教联体办学,让乡村学校重焕生机
“今秋学校报名人数达到了24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9月5日,见到记者来访,英山县实验小学坡儿垴校区执行校长查定兴难掩兴奋。
坡儿垴校区原是英山县温泉镇的一所完全小学,地处城郊接合部,受英山实小和白石坳小学两所优质校的夹击而“艰难求生”——片区内学生不断选择进城读书,导致学生锐减至不到80人,濒临撤并边缘。
是什么让一所“空心化”学校再次获得“新生”?查定兴表示,这得益于今年暑期英山县施行的融合型教联体改革。
7月1日,英山县教联体学校全部揭牌。该县根据地域分布特点,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分别融合3至5所乡村学校,组建了11个教联体。
便利的交通、优美的校园环境,加上百年名校实验小学的“加持”,新学期坡儿垴校区仅一年级报名人数就达到80人,与上学年全校总学生数持平,更让人欣喜的是还有60多名其他年级学生回流。
王宇滔就是回流学生中的一位。一至三年级他一直在县实验小学读书,虽然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但也面临大班额情况。得知新学期实行教联体改革,王宇滔的父母毅然将他转回坡儿垴校区。
“目前看,孩子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课堂也能大胆举手回答问题了。我们是教联体改革的受益者。”王宇滔妈妈说。
“通过教联体一体化办学,既缓解了城区学生入学压力,又能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名校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英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意安一句话道破教联体改革的现实意义。
英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早在2020年,就对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开展谋划,先后投入10多亿元,在城区新建、改扩建了11所学校,对乡镇学校分布进行了调整和重点建设。
“孩子本来在县思源实验学校就读,因我调入孔家坊乡校区任教,为兼顾工作和接送小孩,便干脆将孩子从城里转到了乡里。”县城西小学孔家坊乡校区青年教师董小清说。
当日,记者实地走进城西小学孔家坊乡校区,新建不久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一应俱全,塑胶跑道、音乐室、美术室、阅览室、医务室应有尽有,校园网、班班通和立式空调全覆盖。硬件条件完全不输城里学校。
得益于教联体建设之机,该乡将3所规模相近的完全小学集中到孔家坊乡校区,还配备4名核心校名师交流任教,教师力量大为增强。
新学期,孔家坊乡校区不仅全面开科开课,还首次配齐了体、音、美和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
不仅是孔家坊乡校区,英山县本着“共建、共赢、共享”的原则,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郊融合”等手段,建成了3个初中教联体、4个小学教联体和3个幼儿园教联体,以强校为主校,打破城乡教育壁垒,带动薄弱学校恢复生机活力,构建了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新格局。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霞表示,英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将教育改革发展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实施交流轮岗,释放教育新活力——
解决破题关键,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教联体建起来了,但家长“择校热”的问题仍难避免。
“择校”的根本是“择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联体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内师资均衡,才能让家长吃下“放心丸”,教联体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为释放教育新活力,英山县教育局积极探索“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把重点学校的老师派到薄弱学校任教,让薄弱学校的老师到区域内重点学校跟岗学习,积极推进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送”教、紧缺学科“走”教,通过教联体内教师合理流动,促进教联体学校师资双向交流,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开学初,由县实验中学教联体核心校选派出的35名优秀教师到达自己的“新讲台”,进行教联体校际间的下派交流;与此同时,来自成员学校的22名教师也同步到达实验中学上挂学习,开启教师双向轮岗的探索。在一年时间内,他们将参与班级管理、开展课堂教学,移植优质学校的先进理念、管理思路和教学方法,实现互帮互学、互动互促。
教师轮岗,带来新的教学理念的碰撞。县实验中学美术老师石婵,作为教联体成立后教师交流轮岗的首批先锋队成员,积极与方咀校区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将实验中学核心学校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方咀分校。
“来到新学校后,我发现学校的美术教学基础薄弱,学生的兴趣特长无法得到全面拓展。”石婵说:“我特意关注了学生们新学期的规划,打算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会尽量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尤其是以前课堂上受欢迎的小实践都会带过来,让山区的学生们能有更多动手机会,享受美术的乐趣。”
县实验中学教联体党委书记杨劲松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乡村学校多样化教学的需要,针对紧缺学科,定制教师交流轮岗菜单,促进紧缺学科教师在教联体各校区实行走教,全面盘活教联体优质师资存量,推进教联体成员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2023年秋季,教联体成立后,该县3300多名老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培训、统一考核,5万余名学生享受统一师资、统一教学。全县教师交流轮岗共计 280 人,其中骨干教师70人。城区核心学校到农村支教110人,其中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专任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全县区域内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让“好学校上不了、差学校不想上”“城镇挤、农村空”等难题迎刃而解。
副县长黄伟认为,教联体运行后,变教师“校区人”为“教联体人”,实现教联体内各校区无障碍调配,能让不同校区老师在交流中共鸣,在融合中成长。同时,还能培养出更多的骨干师资,积极回应社会对“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期盼,激活教育均衡的“一池春水”。
紧扣共建共享,营造教育新生态——
重改革实效,激发教联体建设“化学反应”
作为2023年秋季开学的新建学校,英山县城西小学便成为教联体核心校,不可谓不特殊。成为核心校,底气何在?
该校校长段满红认为,硬件条件优越只是城西小学成为核心校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管理团队质量有保障。在县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县实验小学选派21名优秀教师到城西小学,其中包括3名校级干部,中层管理人员占70%。”
英山县实验小学教联体党委书记周文革也表示:“激活整个教联体的功能,需要发挥好核心校的示范作用,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充分发挥政教、安全、教学等各条线的中层干部活力,理顺教联体管理体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城西小学可谓起点即冲刺。”
大教育的理念,在英山各教联体中已成为共识。英山县第一幼儿园教联体坚持“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办园模式,充分赢得家长的认可,各园区招生冷热不均现象在成立教联体后大为缓解。
“融合型教联体建设不是一个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所有学校在一起‘抱团取暖’,在经验交流中碰撞创新的火花。”姜意安表示,目前各教联体已经完成挂牌,但是仅仅停留在教联体建设的物理变化上还不行。教联体要运行好,达到质量整体提升,就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深度创新,激发教联体建设的化学变化。
英山县教育局将不断完善学校教联体建设,持续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教联体改革真正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强管理联动——
教联体每周定时召开核心校领导班子和各成员校校长共同参加的行政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对重点工作进行谋划。由教联体办公室发布下周“重点工作安排”,对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并下发指导性的“工作清单”,凸显管理的联动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促进教学联通——
做到在教联体内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测试、统一教学考评。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电教设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核心校要精心组织,遴选优秀教师通过现场授课、集体评析、修正完善等过程,让教联体的教育教学真正融为一体。
做实教师联袂——
教联体每一学科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每月开展一次教学主题沙龙,开展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研究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同时设置教联体工作专区,组建学科微信交流群、QQ视频会,实现网络教研。运用优质学校资源,引领各校区扬强补弱,凸显办学特色,争创学科教研基地,打造优秀学科教师队伍。
力耕不欺,奋斗以成。融合型教联体的英山实践,让优质教育在山城遍地开花。(记者 万涛 李娇 通讯员 胡连江 彭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