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致富瓜子图片_致富瓜子种植图片欣赏_致富经种瓜

央广网贵州11月23日消息(记者周娴 通讯员曾昭松 杨晓松)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碗水乡的参农们进入新一轮忙碌季节,忙着犁地、分行、施肥、垄土……把一棵棵太子参苗种栽入地里,“沉寂”了3个多月的农田地,又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去年我们家种了60多亩太子参,今年收了7万斤,现在全部卖出去了,除去成本,赚了25万元。”一碗水村参农向利坤喜滋滋地说,今年他准备原有的种植规模,希望明年再有一个好收成。

黄平县一碗水乡有着“中国太子参之乡”的美誉。

“太子参是我们乡的主导产业之一,共有7个太子参专业村,全乡80%的农户参与了太子参种植,本乡太子参种植面积达3.4万亩,乡内外种植的太子参年产值达9亿多元。”一碗水乡党委书记向新华说。

近年来,针对太子参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该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补齐完善产业链,引导参农抱团发展,促进了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活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致富瓜子种植图片欣赏_致富经种瓜_种植致富瓜子图片

借地生“金”,扩大种植规模

“我以前在凯里做生意,后来看到父母和乡亲们在家里种植太子参挣了钱,我就回来跟着他们一起干。”杨龙坪村27岁的参农吴林说,今年是他种太子参第3个年头,在父母的帮助下种植了60亩,在本村只种了10亩,其余都是在县外租地种的。

像吴林这样因本村土地不够,把太子参种到了外村、外乡甚至外县的农户还有很多。黄平县农业局农技专家刘登全介绍,太子参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严苛,长年连作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轮作,加之种植户越来越多,本村、本乡甚至本县的耕地渐渐供不应求。

乡组织委员杨国轩介绍,近年来,一碗水乡党委、政府探索了“乡内土地统一流转+乡外借地生产”发展模式,出台了种植补贴等激励政策,指导村组织,引导农户统一流转土地,满足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求,后来又成立了“土专家”县外土地发掘小队,引导、鼓励本乡村民到周边县市租赁土地种植太子参,“目前,周边10余个县市都有一碗水乡的村民租地种参,面积达到了4.5万亩。”

据了解,在正常情况下,一亩地可产500公斤鲜参,可加工260公斤至300公斤干参,按近年的市场价格,除去各项费用,至少可纯挣4000元/亩。目前,一碗水乡的太子参种植户每户在外乡平均种植了50余亩,最多的达到300亩,外乡土地租金和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这样,比在本乡本村种植要多挣1000元/亩。

与此同时,一碗水乡政府积极推广科学种植,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土地资源,比如,乡农技部门组织农技团队,定期对连片种植太子参的耕地进行测土配方,及时补充土壤营养,提高土地肥力,确保太子参的产量和品质,还开发并推广了“黄豆+太子参”“玉米+太子参”“果林+太子参”等参轮作或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消解太子参连作障碍。2020年,该乡几个太子参专业村开辟了3000多亩林下基地,用来套种太子参,获得了可喜的收成。

致富经种瓜_致富瓜子种植图片欣赏_种植致富瓜子图片

引入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每年7月,参农们便进入一年中最忙也是最担忧的季节,他们要趁天晴把成熟的太子参采挖出来,进行清洗和晾晒。太阳晒一般需要3天,如果中途天阴下雨,轻则影响成色,重则腐烂无法售卖,“以前没有烘烤设备,我们也只能靠天吃饭。”朗浒村参农梅发荣说。

2017年,一碗水乡引入社会资本,在朗浒村建起了太子参加工车间,提供洗涤、烘干、选装、打包一条龙服务。记者看到,加工车间用高压喷淋清洗机械清洗太子参的同时,将其表面的须根从容纳筐的网孔中导出,用高速旋转切割刀片将须根切除,非常干净利落;清洗干净的鲜参被送入烘烤房里,只需14个小时就被烘干,然后装进精美礼盒;切除的须根卖给其相关药企,制作成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太子参附加值由此增加了20%。

2018年,一碗水乡利用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建设了一碗水中药材交易市场。记者看到,交易市场园区内还建有一个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厂内不但有3条烘烤线可同时运行,每天累计可烘干10多吨太子参,还可以对太子参成品进行深加工。

一碗水商会会长、交易市场负责人交易市场负责人董成忠介绍,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建成,解决了药农、药企、药商在销售端的许多难题,使太子参销售更加顺畅和规范,而现代化加工厂的投产,更将大大提高太子参就地加工和深加工的能力,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参农的需求,还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助于把太子参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我们已建设一个高标准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完善配套设施,计划在园区内开展医药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科研实训、康体养生、药膳养生、户外运动等康养文化旅项目,进一步延伸太子参和其他中药材的产业链,打造富民产业。”向新华说。

种植致富瓜子图片_致富瓜子种植图片欣赏_致富经种瓜

能人带头,扩大产业辐射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段时期,许多太子参种植户大多是单兵作战,各自为阵,存在种植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太子参产效达不到理想目标。

从2017年开始,一碗水乡推出“十户一体”组织模式,按照户体距离相近、户体结构相同、发展意愿相同的原则,将十户左右的参农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太子参产业主体,还组建了“党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党建联盟,以结对子的方式,挑选一名致富能人为“十户一体”的户长,把户内成员资源统筹起来,共享生产和管理技术,户内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兼顾,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管理,提升太子参的产品品质。

此外,一碗水乡还利用“大户连小户”“强户帮弱户”“一户带多户”等方式,在生产技术上的提供指导和帮助,达到一户成一网的效果,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太子参产业。近年,一碗水乡的太子参产业发展主体已达175个,带动全乡1万余人参与种植和就业。

杨龙坪村太子参种植户秦福,早在2005年就在种了5亩太子参,但由于种植技术不足,一直不敢扩大种植规模,后来,“致富带头人”胡建成在土壤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止等方面对他进行一对一指导,秦福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收入也逐年递增。在发展太子参产业的过程中,秦福也成长为一名“致富带头人”,热情指导、帮助村民发展太子参等种植业,2020年,他被乡党委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育苗工程”,参选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在推进太子参等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种植大户、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带动了许多村民增收致富。以后,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育苗工程’,把那些有德有才的种植大户、致富能人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让他们带领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共同致富。”向新华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