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胶州里岔市集登上央视新闻。这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市集,通过央视的直播镜头,生动地展现在全国人民眼前。
“现在我每场直播平均下来能卖5000元左右的猪肉,家里的黑猪肉在集上就能卖到全国各地,通过直播带货既增加了我的收入,又得到了很多粉丝朋友的支持与信任。”市集商户赵中铭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附近村民可选择的消费场景越来越多,里岔市集早已不复当年的热闹景象。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这里的商户靠直播带货走出了商品销售的新路子,也为里岔镇这个百年市集带来了新机遇。
“市集”这一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曾经是农村特有的一种民间风俗,也是传承至今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在青岛的胶州市,每月农历逢一逢六,都是里岔镇赶集的日子。这个占地40亩的大集上,汇聚了肉蛋生鲜、瓜果蔬菜、日用百货、衣帽服饰等几百个摊位,是当地村民采购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场所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里岔镇市集上,也多了许多新鲜“景”,一些年轻的摊主开始尝试新的销售方式——直播带货。他们不仅对着前来赶集的人叫卖,也对着自己的手机,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销着自家的商品。相比较其他网络直播,市集上“热闹”“接地气”的氛围成为了摊主们直播带货的“加分项”,让很多身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甚至从未赶过市集的网友们在下单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市集上的“人间烟火气”。
“我们的里岔黑猪肉不喂饲料,养殖时间也长,品质也更好,现在下单下午就发货。”在里岔市集上,98年的小伙赵中铭正对着手机屏幕直播带货,努力推销着自家的黑猪肉。黑猪养殖是里岔镇当地的特色产业,由于黑猪肉养殖周期比普通猪肉要长,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此前的销售情况并不是太好。赵中铭是大集上最早尝试线上直播卖黑猪肉的摊主之一,他刚开始直播带货时,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直播效果一直差强人意。
在当地,像赵中铭这样的市集摊主不在少数,为了帮摊主们提高带货效率,早日卖出商品,当地政府主动牵头,与专业机构合作,针对市集摊主免费开设电商培训课程。经过系统培训,赵中铭逐渐掌握了网络销售的方法,现在他在直播间里可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与网友互动,很受大家喜欢。有时候短短几小时的直播,点赞量经常突破10万以上。
近年来,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里岔镇投资60万元,将市集进行景观环境整体提升,为本地农产品统一贴上了“里岔”这个具有标识性的标签,打造起特色品牌,还为商户解决物流需求、保障产品供应,从各环节延伸产业链条。经过升级改造后的里岔市集也早已不再是大家印象中传统农村市集的模样了,在摊主们的直播推广下,它的顾客已经从周边县市扩大到全国范围,网友们在各地看直播、下单、买货,为这个小小的里岔市集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隐形”市场。
自2023年10月11日,山东省“秋季黄河大集”正式启动以来,青岛各市区遵循“文化先行、旅游推进、好品带货、网络传播”的原则,以“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开展极具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市集。以里岔市集中的摊主赵中铭为例,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实现商品售出,从而获得报酬的商户们正是传统市集嫁接电子商务的生动范本,也是现代科技力量在“黄河大集”中的生动注脚。
大众网记者 谭文凯 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