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贞丰县白层镇坡们村,穿行其间,山丘错落,屋舍点缀,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乡村画卷。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坡地上成片种植的火龙果,既见绿意,也见红装,分外惹人眼馋。
“今年的火龙果很大,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估计会超过定产量,能卖个好价钱!”“我想和你们一起干,也组个队承包百多亩来试试。”……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笑谈着丰收的喜悦:“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多亏了政府引进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让我们有活干、有钱挣。”
2014年6月,贞丰县白层镇充分利用坡们村及兴龙村(北盘江沿岸)海拔550米的低热河谷地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围绕“热”字做文章,引进贵州钏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核心区总面积5000亩的龙之谷生态园区,大规模连片种植红心火龙果,辐射带动白层镇坡们村、兴龙村的产业发展。
过去,这里的村民也种一些砂仁、李子等,但大都是低产出。“火龙果红了,日子也红火了!”家住坝桥村的王廷高兴地说,原来他常年外出务工,挣得钱后心里也空捞捞的,返乡过春节的时候,他发现隔壁村引进产业,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还能在家门口就业,这让他看到了回乡脱贫致富的希望。
贵州钏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后,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构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拓宽坡们村、兴龙村农户增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园区经营管理,从而获得租金;进园务工,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园区经营管理后,通过到园区务工获得务工薪金;返包定产,公司将园区进行网格化划分,然后返包给农户,并按所制定标准进行分区管理,按产值进行分红奖励;项目分红,通过申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折资入股,按照每年固定比例进行股份分红。
“利用‘四金’收入扶贫模式,让曾经的荒山变成果园,助力乡亲们增收,特别是就业上,带动效果好,实现一人就业、整户脱贫。而我们基地覆盖坡们村405户、兴龙村319户,共2971人,带动1159户4106人增收。”龙之谷生态园负责人卢正林说,通过火龙果产业基地管理与生产加工,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依托火龙果产业脱贫致富的村民中,王廷高家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到基地务工,离家近,收入可观,还能管孩子,回家还有口热饭吃,很幸福。”王廷高满意地说,他每月有3000多元的管理费,加上在园区里除草、施肥、采收等,算下来一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他还和村里9个人组队参与返包定产,承包300多亩来管理,不仅学到了一些种火龙果的技术,还在自家土地上种植火龙果,靠火龙果增收致富。
“我们公司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对所有务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务工人员掌握绿色发展技术、农业高新技术、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等,同时增强他们发展绿色产业的意识,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周边农户也可利用所学技术,在自家土地上种火龙果,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卢正林介绍。
火龙果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业产业化开发探索出有效的实践。
“果园为当地提供固定就业岗位300人、提供季节性就业3.6万工次,稳定带动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还能有效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卢正林说,下一步,将加快各项设施建设,探索扶贫新模式,动员更多农户进园务工,不断提升园区的建设水平和带动能力。
白层镇引进产业带动发展,正努力实现荒山变果山、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东“三变”目标,让更多村民依托产业发展率先实现致富“逆袭”。(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姚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