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种植基地。通讯员 徐登峰 摄
本报讯(通讯员徐登峰 胡晋文)近日,在襄州区朱集镇雷庄村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翻土、挖排水沟、固定大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雷庄村大球盖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旭高兴地说,当前正值大球盖菇生长关键期,再过20天就能出售了。
大球盖菇又称赤松茸,推广种植模式为大棚种植、露天轻简化栽培,栽培原料为各种秸秆、谷壳、木屑等培养料。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营养价值高,口感极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张旭介绍,大球盖菇基地于2021年9月建成,占地30余亩,共种植了11个大棚。在基地带动下,目前已有50余户村民种植40余亩大球盖菇,村民只需种植,基地提供菌苗和技术指导并包回收。
大球盖菇产业是短平快产业,产量高,易于管理,用工需求量大,能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民能有效利用稻田种植空档期,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把闲置的农田转变成经济效益,提高农田增收价值,助民增收。
目前,雷庄村种植大球盖菇70余亩,亩产量平均可达4000斤以上。按今年市场批发价平均8元一斤算,减去成本,一亩地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种完大球盖菇后的土地很肥沃,可以轮换种植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可谓一举多得。张旭说,今年打算增加10个大棚,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