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方便基层的优势,为更好地促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搭建专家、企业和检测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7月11日上午,2023年第二届中国(南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拉开了帷幕。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疾控中心等系统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大会围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配套前处理技术进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核心原材料及装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先进应用、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生物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新型食品危害因子快速检测技术九大主题展开,共同交流国内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次大会由南昌大学主办,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江西省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教授、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教授、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暨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黄富华院长、南昌大学副校长刘成梅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聂少平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文君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李培武院士和谢明勇院士担任本次大会名誉主席,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魏华研究员、赖卫华教授和熊勇华研究员担任本次大会执行主席。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教授致欢迎辞
作为东道主,罗嗣海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首先致欢迎辞,欢迎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会聚南昌,共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发展大计。罗嗣海书记全面总结了南昌大学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并对此次大会给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合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造福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南昌大学副校长刘成梅教授主持开幕式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院长黄富华致开幕辞
黄富华院长作大会开幕致辞并指出,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是我国快检工作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是推动食品快检技术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食品快检“产学研用测”工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黄富华院长同时介绍了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在食品快检方面的规划。作为江西市场监管的技术支撑机构,省总院在快检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举措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服务监管的同时搭建了一个优质的省级食品快检落地平台,相信食品快检“江西经验”将很快形成并推广全国。
谢明勇院士主持大会报告
高志贤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
在开幕式之后进行了大会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谢明勇院士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高志贤研究员先后主持大会报告。
李培武院士作《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智能化检测研究进展》报告
李培武院士就《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智能化检测研究进展》作出了报告。粮食的生物毒素污染是导致粮食损失的全球性共性难题。受种植、贮藏方式及地区气候影响,我国粮食真菌毒素污染较为严重。在导致粮食损失的同时,真菌毒素由于其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真菌毒素的快检可以及时发现污染,防止进入食物链,避免危害。李培武院士提出,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智能化检测研究进展主要围绕 “感、移、云、大、智”五个字展开,即感知+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从而实现智能检测与管控包括筛查、监测、预警、评估、溯源等。未来的真菌毒素快检将向着更灵敏、特异、快速、便携和高通量方向发展,进一步支撑产业发展,服务政府监管。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总师作《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新思路》大会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总师从全球角度剖析了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路线图,深刻指出当下国内外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领域面临的核心问题及挑战,分析了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的估计情况,介绍了国际科学支撑机构设置并对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案和新展望。
江南大学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胥传来教授作《高效抗体制备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大会报告
抗体作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中的核心识别元件,如何高效制备高质量的抗体是当下的研究热点。拥有丰富抗体制备经验的江南大学胥传来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高效抗体制备与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报告。该研究团队围绕食品安全国家战略需求,针对抗体制备创新性地提出了免疫激活手性调控理论;突破了抗体制备与工程化技术,建成国内外最大的食品安全用抗体资源库;攻克了免疫检测探针和试剂规模化制备的难题,实现了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技术与产品的工程化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刘箐教授作《食源性致病菌智能快速检测技术与标准革新》大会报告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物污染与食源性疾病,传统的实验室培养检测方法耗时费力。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病原微生物危害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刘箐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病原细菌单克隆抗体库,库存单克隆抗体3000余株,部分抗体已被国内30余家科研机构应用,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长达30余年的垄断。刘箐教授在大会上就《食源性致病菌智能快速检测技术与标准革新》做了报告,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及食源性致病菌标准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视野。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南昌大学赖卫华教授作《基于多种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大会报告
南昌大学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从2002年研究“瘦肉精”快检方法入手,成功研制瘦肉精快检产品并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目前已成功开发多种纳米材料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制定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快速检测方法,制定了量子点微球快检技术的地方标准,全程参与了2022年江西省“守查保”活动,参与了首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省级示范实验室的建设,合作研发产品进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快速检测产品名单。赖卫华教授做了《基于多种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多种纳米材料的制备研发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与推广,从标记材料方面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表率。
大会同时设立三个分会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围绕九大主题展开,进行了70多场专题报告。青年论坛的设立更是为年轻的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分享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大会报告提问环节中,报告专家就参会代表的提问进行了详细回答,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于7月12日晚圆满落幕。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安全之路也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均把食品快检技术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本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成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和优质平台,对实现食品中危害因子的监管前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