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是固原市最具优势和潜力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对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固原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推进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和优质牛肉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区布局,扩大规模养殖,促进种养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攻坚,着力构建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土地资源。固原市各县(区)可用于发展规模养殖的土地资源不足,部分规模养殖户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但养殖用地难以解决。各地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养殖用地问题,泾源县、原州区将闲置、废旧养殖园区改造用于发展肉牛养殖,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目标,新增养殖用地2.4万亩。
(二)水资源。固原市草畜产业主要布局在“一山五河”区域,由于特殊的大六盘生态环境影响、引(扬)黄灌溉工程补充和县域农业用水的特殊措施,人畜用水基本能够满足现状。
(三)饲草资源。饲草资源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固原市按照“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绿色循环”的发展思路,加大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以全株玉米青贮、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技术,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2020年,种植各类饲草面积290万亩,其中优质高产紫花苜蓿面积达到55万亩,种植饲料玉米175万亩,年种植一年生禾草60万亩。年加工苜蓿商品草15万吨,调制全株玉米青贮330万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饲草料保障。成立了六盘山草业协会,吸纳饲草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53家,年销售苜蓿草产品10万吨(其中外销5万吨左右)。
二、发展成就
(一)肉牛生产平稳提升。2020年,固原市肉牛存栏达到57.3万头,较2016年增长61.8%,存栏占全区的32.2%;出栏26.3万头,较2016年增长1.3%,出栏占全区的36.6%,;肉产量4.1万吨,较2016年增长4.3%,肉产量占全区的36.2%。
(二)肉牛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出售肉牛重量106.1公斤,较2016年增长101.7%;人均出售肉牛金额3372.5元,较2016年增长131.8%;2020年较2016年牧业收入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增收贡献率为22.5%。
(三)规模养殖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持续培育符合自治区直联直报系统标准的肉牛规模养殖场23个,养牛户达到21530户,20头(含2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869户,其中:20~49头778户、50~99头59户、100头以上32户,10头以上养殖大户累计达到2540户。
(四)绿色可持续养殖全面推行。2020年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2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污综合排放量为193.5万吨,综合利用187.7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7%,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
(五)饲草基地建设不断壮大。以清水河河谷川道区东西两山、东部黄土丘陵区和南部阴湿区为重点,通过农牧民奖励政策项目、优质苜蓿高产创建等项目不断壮大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现多年生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0万亩,其中千亩优质苜蓿基地18个;粮改饲试点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六)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成立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固原试验示范站,为肉牛品种改良、繁育提供科技支撑。坚持走“优质+高端”肉牛品种改良“两轮驱动”技术路线,建成肉牛冷配改良站(点)285个,年冷配改良母牛16万头以上,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占80%以上、安格斯牛占10%、固原黄牛(秦川牛)及其他占10%.优质肉牛冻精、液氮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发放,黄牛冷配改良实现全覆盖。
三、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够。现有的草畜产业小而弱、大而散,规模大而不强,品质呈低中端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不匹配。如家庭养殖设施简陋,场地小;家庭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覆盖度还不够;农户组织化意识不强,组织化生产过程开展较为困难。
(二)产业链条不长不全。草畜产业还处于低端化,只处于卖原料阶段,中高端加工利用环节缺失,产业接二连三难度较大,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
(三)龙头企业不多不强。现阶段,具有带动效应的集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草畜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完整。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弱,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滞后,草畜产品产地初加工企业数量少、加工规模小,与农户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政府引进的融侨肉牛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只此一家,目前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引领作用。
(四)品牌效益不明显。合力打造的“固原黄牛”、“原州肉牛”品牌源头肉牛种群暂未形成区域性布局,品种混杂,从原材-加工-产品-销售系列化、品牌化中高端产品链还未形成,价值链还不畅通,品牌溢出效益不明显。
四、今后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扩大规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加强现有留床饲草管理,提高产量,稳定品质,扩大饲草基地面积。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技术和节本增效技术等。坚持走“原州黄牛”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扩大肉牛、肉羊“50.300”养殖倍增行动试点,扩大肉牛基地、园区建设规模。按照“小群体、大规模、中高端、全链条”的发展模式,依托千家万户,着力培植一批繁殖户和育肥户。
(二)龙头带动,推进全产业链条发展。按照高起点、高层次、终端化和高效的原则,围绕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走“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创新模式,聚集要素整体推进。不断延伸肉牛养殖蔡川金融模式,组织吸纳小农户抱团发展,龙头企业协同联合集团发展,有效利用资源禀赋,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养殖)融合,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种养加销无缝衔接,迈向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之路。
(四)做强品牌,发挥品牌溢出效益。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集中打造“原州黄牛”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知名企业品牌和特色畜产品知名品牌,制定牧草、肉牛生产技术规程及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加快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全面推行食用畜产品合格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