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村屯巷里,随处可见欣喜憧憬和崭新图景,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命力。
01农家女让黄沙绘新绿
阿梅一家地处沙化严重的北部小村,仅靠几十亩薄田生活的她,日子过得十分地艰难。困难面前,阿梅没有退缩,她边种地边养牛,虽然收入不算高,但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为了摆脱贫困,阿梅努力寻找致富门路,她先后种植沙漠水稻、家庭生态经济圈,开发水浇玉米,年收入较为可观。
面对日益滋润的生活,阿梅没有满足,她要实现在头脑中闪现很久的梦想――向荒沙进军,栽树治沙、造福子孙。然而,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家里人都反对,认为没有种粮食保险,况且10多年以后才有收益。但阿梅态度非常坚决,她四处借钱,把以前承包到的300亩荒沙全部围栏封育,栽了1500棵杨树。植树期间她中午不回家,吃在荒沙、干在荒沙,为了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她又配套了三眼小管井,每棵树浇三次水。天道酬勤,南梅在黄沙上栽的树成活率竟高达95%以上。如今300亩荒沙中已有三分之二实现了绿化。
阿梅常说:为了绿化荒沙,再苦再累也心甘。为了能在荒沙上描绘出最绿最美的蓝图,农家女的她还在努力着。
02农牧结合让生活有起色
阿格以前以种地为生,一家起早贪黑地干活儿,但一年到头也只能混个温饱,连零花钱都剩不下。第二年春耕时还要靠借贷款才能种上地。眼看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光靠节约,生活一点起色也没有。
穷则思变,阿格筹措资金从引进了良种绒山羊,既可以卖绒又可以卖羊,效益可观。为了达到正规科学饲养,她建成了标准化棚舍7间,建设占地面积5米长,1.5米宽、2米深的青贮饲料池一处,储8万多公斤的青饲料,15万公斤的干草。一有空闲时间,乌仁其木格就翻阅有关养殖方面的报刊,学习农牧业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用心摸索,不断掌握养羊方面的技术。
如今,阿格靠勤劳和智慧,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农牧结合的路子,真正做到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的良性循环之路。
03发展生产,提高收入
建设避灾农业,让收入有保障。为帮助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规避旱灾,下大力气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拥有更多水浇地或旱作基本农田。同时,在稳定大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 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鼓励农牧结合,让收入有提高。树立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思想,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着力建设一批养殖专业户和专业村,鼓励发展农牧结合户,让家畜存栏基数变大。同时,为保持畜草平衡还人工种植优质牧草或青贮,增加畜牧草料储备。
提高科技含量,让收入有后劲。为帮助农牧民增强科技意识,备耕生产举办各类培训班,使农民人手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培数更多 的农民土专家和田秀才。同时,引进中草药、速成林树种等新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建设高标准示范园,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全力推广农牧业机械化。
提升产业化水平,让收入有变化。主动衔接龙头加工企业,集中配置资源,稳步发展种养业,通过招商引资,木材加工及、草业加工企业、奶站和屠宰场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支持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养了农村经济人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扎实有效地推进产业化经营。
04丰富文化,送戏进城
城市广场,鼓乐欢腾,歌声不断。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台上演出的并非专业演出队伍,而是一群送戏进城农民。他们中有三十出头庄稼汉,有精神焕发的农家大嫂。节日是他们自编自演自导的歌舞、小戏。唱到精彩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舞到巧妙处,人们予以鼓励的欢笑声。
富裕起来的农民没有忘记城里人,他们精心地排练了城里人不容易看到的戏曲,并将农村的致富典型、文明新风编成快板、相声、表演唱等节目,进城为居民表演。
各地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乡间文化资源,精心组织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各自的文化品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开拓创新推波助澜。#春耕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