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偏方持有人境遇尴尬,医院中医专家为谨慎很少用◎我市多年以前曾有过收集整理,卫生部门表示有望继续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民间偏方如同散落的珍珠中医偏方待发掘》。民间偏方,顾名思义,就是指民间流传、无医学典籍记载,也未普遍上市出售的土药方。我市卫生部门及从事中医多年的专家表示,民间药方广为流传,简便易行,省钱省事,对于一些疾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偏方都是良方妙药,如果选择使用不当,也很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偏方持有人想要发展不容易,行医需经卫生部门许可
本报11月14日A13版以《总是咬舌头,无奈嘴里塞毛巾》为题,报道了寒亭区固堤街道大牟家村村民杨仁玉染上怪病,咬伤嘴唇和舌头一事。文章见报后,家住高新区富华路东方花园的王永治老人找到记者,明确指出杨女士的怪病是因为脾损不能把食物转化为气血造成的。西医通常都是看局部,而中医讲究看整体,所以多数大夫想不到咬舌头、嘴唇会因脾造成,也就出现了怪病的说法。
王永治老人的说法有道理吗?记者咨询了不少公立医院的老中医,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赵连江主任是认同这种说法的。
王永治老人说,他是一名退休老师,但祖辈从事针灸,他从小喜欢中医,并研究了好多年,他可以免费为杨女士治病,但须经过卫生部门的许可,因为他没有行医资格证。
与王永治老人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从事摄影行业的王东民先生。老人都知道解放前有一种名叫“杏仁”的眼药,治疗眼病非常管用。王先生说,这种眼药是从清朝宫廷内流传出来的,秘方还在他父亲手里,只是这种眼药对药材非常讲究,所以不能大批量生产。
中医专家并非不认同中医偏方,但很少建议使用
“不是我不认同中医偏方,也不是不认同偏方在中医的地位,实在是有苦难言!”我市一家三甲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可以根据仪器检查结果为患者开药方,也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开药方,这些中医药方是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可以说万无一失。如果他建议患者使用偏方治疗,万一出现意外就成医疗事故了。所以他一般不建议患者使用偏方。
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赵连江说,在门诊和临床上,像疾病的轻微患者,比如说高血脂患者,他会建议用15-20克决明子炒一炒,再加少量山楂定期服用。这种预防治疗轻微高血脂的方法,不仅他认同,我国古代医书上也有记载。像这样的患者可尝试用偏方治疗,这种偏方总体来说是一种药用食用的偏方,没有毒副作用,但另一种偏方他就不建议患者服用了。比如,有的市民喜欢用蛇胆、蜈蚣泡酒喝,因为这种东西毒性太大,也就是说带有毒性的偏方广大市民最好不要食用,一旦遇到不适,应立即就医。民间偏方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卫生部门会定期组织考试,符合要求将颁发相关证件
市卫生局中医科负责人张晓静说,我市已有不少真正为患者服务的“祖传秘方”,这种治疗方式效果好还省钱,受到市民欢迎。同时,在我市确实存在不少像王永治、王东民等熟悉拥有中医治疗方法或偏方的市民,但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按规定都属于非法行医。为了能让这部分市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卫生部门也会定期组织考试,只要符合要求卫生部门会颁发相关证件。
张晓静说,中医药的单方、秘方、验方和医疗技术,是数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积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部分流传和保存在民间。她也看过人民日报发表的《民间偏方如同散落的珍珠中医偏方待发掘》一文,但还没接到过收集整理民间偏方的通知。我市在上世纪90年代曾收集整理过民间偏方,受种种原因影响没有普及,相信日后我市会有相关政策。
◎观点交锋
民间偏方还是管用的
说起中医民间偏方,家住奎文区盛世豪廷的王佳强还是非常认同的。他女儿今年5岁,长时间来因为扁桃体的原因经常咳嗽,吃了很多西药都不管用。后来他母亲听了一位老中医的话,让孩子喝川贝煮梨水,一个多周后,女儿的病症完全消除。
王佳强说,有些病症西药确实无能为力,这可能与服药方法不当、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如果偏方没有毒副作用,患者适当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说起民间偏方,赵连江主任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医疗水平非常发达,但是不排除部分疾病用偏方能够治疗的可能。从每年门诊治疗的情况看,有10%的患者可以采用民间偏方治疗。这部分患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另外就是西医无法治疗的患者。
民间偏方骗人的不少
今年54岁的市民张女士是一位民间偏方的受害者。她告诉记者,前些年她患上了轻微腰椎间盘突出,经过多方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一直没有根除。后经朋友介绍,她去昌邑市一家“祖传秘方”的诊所治疗,初期病情有所好转,她很高兴,但后来腰部疼痛加重,严重时都下不了床。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像张女士一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一些治疗方法打着“祖传秘方”的旗号,主要目的是为了敛财。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一些打着“祖传秘方”的治疗方法,广告口号往往都十分吸引人,如针对女性月经失调、更年期等,针对男性前列腺炎等,符合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广大市民在选择这些民间偏方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文/图本报记者曾庆建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