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寨村村民在平整土地,为种植海花草做准备。
最近这段时间,花溪区高坡乡平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文和驻村干部赵明才,每天都要到村里的海花草基地查看海花草的长势。“书记,快看,长了。”“真嘞,比1月份刚栽下去的时候长大了一些。”俩人站在田坎上合计着,如果按此长势,应该能兑现向村民们许下的承诺。
平寨村平均海拔1540米,是贵阳市最高处。这里位置较偏远,村里经济结构单一,村民增收难度大,多数村民种植传统农作物,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为提高农户收入,在意外发现海花草的经济价值后,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上报并得到乡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在全村建立了20亩海花草示范种植基地。
依托自然优势 发展特色种植
据了解,平寨村经济薄弱主要与农田基础条件、农田交通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有关。这里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多数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生长受气温影响,产量较低、质量不高、效益较差。
2019年3月,赵明才驻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村民会在附近摘取一种野生草进行晾晒。经过询问,得知这是海花草,除用作军用急救包和代脱脂药棉外,还可用于运输鲜活的水产品,提炼成食品保鲜材料,以及花卉培植等。
“海花草不需要专业处理,晒干包装即可,每斤能卖10元至13元。”听了村民的话,赵明才觉得这可能是个有“钱途”的项目。更关键的是,龙里县已将野生海花草育种,进行了规模种植,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从当地种植大户口中,他们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海花草可在高海拔地区生长,一年四季都可采摘,不用施肥;海花草长势很少受气候影响,播种后每三年收割两次,以后可再次自然生长出来。
“海花草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玉米、稻谷等,村民只需第一年在地里撒入种子,从第二年开始便可采摘。”在赵明才看来,这样简单易操作的种植方式,减少了村民的生产成本,还能让村民有多余的时间去照料其他作物。
统一运营模式 实现利益共享
海花草对土壤有要求,只有土壤PH值在4.8至6.8之间才能生长。为此,平寨村邀请贵州大学植物学专家进村实地查看并对土壤进行检测。专家认为,平寨村完全可以利用海拔高、湿地多、气候温润等自然优势,争取财政资金,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发展海花草种植。
前后经过5次实地考察后,村支两委又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群众代表到惠水县、龙里县、平塘县等地观摩学习。为确保农户的利益,平寨村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共同经营和管理海花草项目。在利润分配上,除去合作社运行必要的工资和相关成本外,合作社留下40%的资金来扩大产业规模,其余60%按种植面积比例分配给种植户。
“合作社负责资金、技术投入,组织管理劳工和劳工工资发放,农户负责实施。”杨志文说,村里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确保产品种植、采收、销售等过程的安全。同时,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目前,平寨村20亩海花草示范试种项目已基本建成,带动全村种植100余亩,覆盖60%以上的困难户。
带动务工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基地水源条件好,且项目区所在地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信心。”赵明才说,明年第一批海花草有望实现丰收。
据介绍,按照每亩年产约700斤、每斤价格10元至13元计算,一亩海花草一年收入在7000元至10000元左右。扣除种苗成本,预计每亩收益5500元至7500元,预计归还合作种苗以后收入逐年增加,每年每亩预计稳定在10000元。通过项目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2000元,合作社年直接获得收益10万元。
杨志文说,海花草的种植、田间管护、采收等需要大量劳动力,按照当前高坡乡的农业用工单价,每人每天工资为100元,每亩海花草每年田间管护及采收用工数为14个工日左右,即每亩海花草种植后,每年在田间管护和采收上要支付1400元。项目区总面积100亩,仅田间管护及采收两项就可直接额外为当地村民带来14万元收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
此外,该项目的实施还可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农户学习现代农业种植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当地村民转变思想,发展高效作物种植,改变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整体素质差的现状。同时,基地的建设也构建完善了海花草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进一步优化了平寨村的农业产业结构。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文 郑雄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