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臻卓
豫剧《七品芝麻官》(《唐知县审诰命》)中,有句很有名的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句台词,早已成为中国人乳妇皆知的名言警句。用于警示、鞭策在位的所有官员。
其实,种红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又苦又累又脏,风里来、雨里去,一身土、一身泥,要体力,也要智慧。当官不行的人,种红薯可能也不行。
红薯,又名“甘薯”,学名“番薯”。汉语之所以称其为“番薯”,是因为它不是中国“土著”,而是漂洋过海的“舶来品”,是个名副其实的洋货!它,从遥远的南美洲传到欧洲的西班牙,传到东南亚的菲律宾,再传到我们中国。
红薯(甘薯、番薯)和土豆(洋芋、马铃薯),除了都是土货(生长在土中)且是洋货(外来物种)外,还都属“薯”,含淀粉量都很高,都可以制作粉条。不同之处,在于红薯喜热而土豆喜凉,所以红薯适宜南方,土豆适宜北方,一南一北,形成互补。我生长在南方,定居在北方。红薯养育了我前半生,土豆陪伴了后半生。
红薯,浑身都是宝。红薯块茎可以当主食;红薯叶子可以当绿菜,还可以腌制成酸菜;红薯藤蔓可以当饲料,还可以当肥料,晒干之后还可以当燃料。
红薯,既有营养价值,也有药用价值。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红薯能生津止渴,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红薯还能治痢疾和泻泄,治酒积和热泻,治湿热和黄疸,治遗精和白浊,治血虚和月经失调,治小儿疳积。红薯既是健康食品,又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所以红薯被广泛种植,成为常见的、普通的大众食物。
红薯,喜热耐旱,极易成活、快速生长、产量很高,根、茎、叶都可食用,平常是很普通的食物,灾荒年月便成了主要食物、救命食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分水岭之南的南阳盆地。这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大米等精粮都交公了,农民自己只好吃红薯、玉米等杂粮。我从幼年开始吃红薯、红薯叶、红薯干、红薯面、酸红薯叶,一直吃到八十年代,可以说我是吃红薯长大的,是红薯救了我的命。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红薯,会不会有我?会不会有我们那几代人?
我对红薯非常有感情,也非常熟悉。种红薯、收红薯、藏红薯、加工红薯,我样样精通。
种红薯,分“春栽苗”“夏插秧”两种。
春栽苗,比较繁琐。首先是起垅、育苗。春节前,就要在大田里起垅、施肥。起垅,是为了起土松土,便于红薯块茎膨大,同时也是为了防旱防涝。一般情况,在起垅时都要施农家肥。春节后,开始育苗,把选好的无病无伤的正常红薯,放到做好的小畦(温床)里,在红薯上下都要铺好“熟牛粪”(已经发酵好的牛粪),还要在最上面蒙上一层塑料地膜。小畦分两种:一种是设有火门、火道、烟道,可以生火的“快畦”;一种是没设火门、火道和烟道,不可生火的“慢畦”。给“快畦”生火,可是一种技术活,既要正确决定生火、停火的时间,还要准确地把握好火候火势,使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可能把红薯烧死;太小,起不到加温促苗的应有作用。红薯在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下,开始生苗(发芽)。待苗子长大到一定程度时,要开始“练苗”。在晴朗的日子,揭开地膜,开始练苗。为了防止低温和霜冻,晚上和阴雨天还要盖上塑料地膜。这样反复十天左右,待苗壮大,有一定的抵抗力,就要开始移苗。把红薯苗从小畦移到大田里去,栽到事先起好的垅子上。如果你大田面积小,需要的种苗不多,或者你嫌育苗费事,或者你根本不会育苗,都可以直接到集市上购买现成的种苗,只不过要多花点钞票。现在,规模化育苗采用的是大棚育苗,传统育苗方法逐渐被淘汰。
在垅子上,每隔半米左右,挖一个小窝,栽入红薯苗后,再培土、浇水,一天之后再培一次细土,防止水分蒸发,也防止小苗倒伏。“春雨贵似油”说的就是春天干旱,栽苗时一定要浇足水。春旱和虫咬,是春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快畦的红薯,发芽早,移栽早,叫“早苗”,是“主力军”。慢畦的红薯,发芽晚,移栽晚,叫“晚苗”,是“替补队员”,起的是“补苗”作用,补充大田里因各种原因没有成活的“早苗”。
“夏插秧”,比较简单。夏天,事先把收完小麦或者油菜的大田起垅,然后到春天已经栽苗的红薯地里,采剪红薯枝条(藤蔓)。把枝条剪成二十厘米长的小段,再把些小段插到事先起好的垅子上。如果你自家没有春红薯,没法裁剪红薯枝条,那就到别家裁剪一些,一般不会推辞,也不会要钱的。如果巧遇下雨天,则要冒雨抢插,不用浇水,而且成活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夏天,天气热、雨水多,红薯成活率高,长得也快。
春天栽苗的红薯,叫“早红薯”;夏天插秧的红薯,叫“晚红薯”。无论是早红薯,还是晚红薯,都要做好田间管理,既要“追肥”“除草”,还要“翻秧”“整枝”“打顶”。
追肥,一般是追施化肥,要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和人一样“少食多餐”,一次追肥不要太多。如果太多会造成浪费,甚至“烧死”秧苗。“翻秧”,就是每隔半月时间,在晴好天气,把红薯秧(藤蔓、枝条)翻一下,防止在主根之外藤蔓枝条再另扎小根,分散营养,影响主根(块茎)的生长膨大。“整枝”,对分枝较多、生长较旺的薯秧可用剪刀剪掉二三个分枝,使养分回流,让薯块得到更多养分。“打顶”,可调节养分运转,促使养分向根部输送。当薯苗长到五十厘米左右时摘去嫩尖,分枝生长过旺时也要摘去嫩尖。
收获,正常情况在十月中旬开始,春天种植的早熟品种在八月底九月初就可以收挖了。收挖时,要避开雨天,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止碰伤薯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传统的牛犁,进入二十一世纪开始拖拉机翻犁,现在已经有收挖红薯的专业机器了。
贮存,要求温度在10℃至15℃之间,贮存场所清洁卫生,防鼠、防毒。同时,要有保温措施,防止冻伤,并注意通风散热,防止发霉腐烂。现在储藏红薯,有专业的大型储藏室。以前在农村,每家每户都要自己挖地窖。为了防止腐烂,地窖用一两年之后就得废弃,开挖新窖。挖红薯窖,是在地下作业,个头大的人施展不开手脚,所以十几岁的小孩子正适合挖窖。左右开挖,最终挖成左右对称的两个半球型的储藏室。小孩在下面挖土、装土,大人往上面拉土、倒土,极像竖井作业的挖煤工。虽然又脏又累,甚至有坍塌的危险,孩子们却乐在其中。
除了鲜储,还有干储。干储,就是把鲜薯切片、晒干,然后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起来,可以保障大半年不生虫、不变质。鲜薯切片,得赶天气。天气好,红薯片三五天就干了。遇上阴雨天,十几天也干不了,甚至发霉变质,一年的辛苦劳累就可能付之东流。因为天气,鲜薯切片和捡拾红薯干都得赶天气、抢时间,其紧张程度跟行军打仗差不多。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都是常有的事。在月光下,切红薯,难免会误伤手指。即使切伤了手指,简单地包扎之后,还得继续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天气突变,需要半夜起来抢捡红薯干。漆黑一片,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芒,冒雨捡拾红薯干。因为看不清楚,辨不明白,匆忙之间误拾别家红薯干的事也屡见不鲜。红薯干捣碎,可以磨成面。红薯面掺合小麦面,可以擀面条,也可以蒸馒头。红薯面馒头呈黑色,有甜味,但吃多了容易引起胃酸。一层红薯面一层小麦面的花卷,黑白相间,煞是好看。传统的红薯干,是鲜薯切片后,自然晒干,是生的。现在,市场上卖的红薯干,是把红薯煮熟后切片,经机器烘干,是熟的。
红薯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烤红薯,其次是蒸红薯、煮红薯、煮红薯干以及红薯粉条、红薯面馒头等。
红薯是普通的、大众的、常见的食物,人人可以吃,人人都吃得起。但是,种红薯、收红薯、藏红薯、加工红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是农民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用到种红薯上也恰如其分。“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即便在机械化的当今,仍然要节约粮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怜悯农民。
对于红薯,我情有独钟,常有回家种红薯的冲动。退休之后,一定要回归故里,发挥余热,种薯养鸡,自食其力,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不给社会添乱,不当社会包袱,给社会再做贡献。
重握锄把,再当农民,种好红薯,也是个不错的归宿。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审核: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