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从陕西西安出发北上,宝塔山、凤凰山、枣园、直罗镇、瓦窑堡、吴起镇……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联起陕甘宁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革命军队和广大人民在这里英勇斗争,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到三秦大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陕甘宁革命老区在我们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我们党在陕甘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以来,陕甘宁革命老区正绘制出一幅快速发展的崭新图景。

强化顶层设计

指引发展新方向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2015年2月13日下午,延安干部学院1号会议室,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该规划是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首个革命老区发展规划。2019年5月,随着延安、宜川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红色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支持陕甘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革命老区继续发挥特色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银西高铁开通运营,圆了老区人民的高铁梦。这条高速铁路从银川平原启程,跨过黄河、穿越毛乌素沙漠边缘和黄土高原,一路挺进八百里秦川,成为助力陕甘宁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银西高铁还将和在建的西安至武汉高铁贯通,成为一条贯穿中西部的大通道。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陕西省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延安机场迁建工程建成通航,庆阳机场航线通达1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去年11月,定边民用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榆林将成为陕西省内首座市域范围内拥有3座民航机场的城市。

促进绿色转型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7.54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宁夏2022年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自2021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投资力度,2021年~2022年已累计下达宁夏生态保护修复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15.09亿元。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延安、榆林、南梁等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红色文化,是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延安市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创建红色革命纪念地景区,全力推动大型文化旅游板块建设,持续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甘肃省庆阳市依托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纪念馆等,在展现陇原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弘扬红色文化、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精准施策、突出项目带动、优先保障民生、厚植绿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在顶层设计指引下,革命老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陕西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94亿元,是2012年的1.9倍;甘肃革命老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1.71亿元,比2012年增长67%。

再造绿水青山

老区旧貌换新颜

陕甘宁革命老区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陕甘宁革命老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干群一心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昔日黄土地逐渐披上绿装,入黄泥沙量大幅下降,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资源优势正转变成支撑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坚持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设立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积极推进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治理沙化土地525万亩,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8.2%,绿色版块向北推进400公里。

4月12日,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张淌村,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正在这里启动。千沟万壑“着绿装”是无数造林人久久为功的成果。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7年累计造林730.85万亩;2021年又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近年来,甘肃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如期完成,重点河流水质大幅提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甘肃省“十三五”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位于宁夏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盐池县长期干旱少雨,风沙肆虐,盐池县群众于是大量种植柠条防风治沙,还利用柠条发家致富。六盘山区的濯濯童山,如今已变身丛丛绿荫,山林权改革把山林资源变身“绿色不动产”。在三面环沙、身负屏障之责的宁夏,因地制宜修复生态的案例正在全区上演。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021年,宁夏全年完成营造林15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90万亩,入选全国首批5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省区。

加快创新发展

百尺竿头思更进

高质量发展少不了老区,老区的发展也要靠创新。如今的革命老区,不仅是追赶者,在很多方面通过创新已经走在前列。

——传统能源产业向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迈进。

陕北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西段线路全线贯通,陕北至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送出工程正式投运……在继续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陕北老区正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成为能源转型升级创新革命的最前沿。

——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大型风光电等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上,大型风机群伴着劲风转动,蔚为壮观;“沉睡”千年的戈壁中,一片片银色光伏板闪耀成粼粼“光海”,令人惊叹。绿色转型,正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的风景线。《“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指出,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支持陕甘宁等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利用沙漠、戈壁、荒漠以及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关停矿区建设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

——新兴产业为老区发展打造新支柱。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同意甘肃省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东数西算”工程“落子”甘肃,为老区打开数字经济新赛道。甘肃枢纽设立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庆阳西峰数据信息产业聚集区,致力打造以绿色、集约、安全为特色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庆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铺开。“一大批项目开始谋划上马,特别是今年布局的67亿元项目要开工,年内完成20亿元项目投资。”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丑一斐表示。

——先行区下好先手棋,制度创新下快马加鞭。

宁夏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有利于通过政策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活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

如今的陕甘宁老区,红色基因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如今的陕甘宁老区人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书写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新篇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