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全国甘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现场会在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种植大户以及关联企业代表近200人,现场观摩学习了南陈集镇甘薯产业发展模式,这也是对南陈集镇在甘薯培育特色、塑造品牌、融合发展上的一次口碑“认证”。近年来,南陈集镇以甘薯种植为切入点,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的路子。
“远程教育”里藏着“致富经”
南陈集镇因临近洪泽湖,具有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等地理优势,历史上就有大面积种植优质甘薯的传统,甘薯粉丝至今仍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但“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并没有让甘薯的资源优势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瞄准甘薯种植的良好基础,南陈集镇联系到区党员教育中心,从远程教育平台中筛选出一套成熟的甘薯产业培育的课程,经镇党委研究同意,以当时甘薯种植规模最大的林圩村作为试点,区党员教育中心和南陈集镇联合为村民开展甘薯产业培育相关培训。“看看电视听听课就能致富?”面对村民的质疑,市场的回应打消了大家的顾虑。2018年,首批试种的30亩试验田共产出甘薯60吨,因为口感绵密甘甜,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这不仅给种植甘薯的农户带来很大的信心,也在南陈集镇掀起了一波甘薯种植的热潮。目前,全镇甘薯种植面积近4000亩,产量超1万吨,南陈集镇就此走上了一条规模化种植甘薯的致富路。
“南陈集镇的党员远程教育将‘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职责任务真正落在了地里,落在群众的心里。”淮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张雷说。
“薯”道难,教授团队来支招
经过两年的小规模试种,全镇的甘薯产量逐年上升,打开大市场、亮出好牌子,是推动甘薯产业发展不得不迈过去的一道坎。“干就要干出特点、干出成绩。”淮阴区副区长、南陈集镇党委书记胡垚提出新目标。通过反复讨论,南陈集镇确立了一套“科技创新+线上线下”的组合方案。镇党委联系了省农科院边小峰教授团队,在边教授的指导下,南陈集镇先后成立了淮安甘薯研究院和赵亚夫工作站,研究符合本地特点的甘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成果向田间地头的转化,也是我们希望看见的。” 边小峰教授团队为南陈集镇“量身定制”的特色新品种甘薯,很快成为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热门产品。
有了好产品作为底气,不久前,淮阴区农特产品电商孵化展示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展示中心直接链接省政府采购平台,除了充当“主力军”的南陈集甘薯外,还上线了淮阴各乡镇的优质农副产品共55个品类。同时,通过对接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南陈集镇先后与省沿海集团、国信集团、交通控股集团、汇鸿集团、苏粮集团等建立供货渠道。通过一整套“组合拳”,去年全年,南陈集镇以甘薯为主的农副产品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来自南陈集的甘薯逐步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
聚力赋能,甘薯产业绘出“新图景”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南陈集镇甘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直接就业350余人,间接就业1500人次,多个原本缺资源、少产业的村上演了现实版“变形记”,群众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圆了致富梦,稳步前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在刚刚举办的全国甘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现场会上,南陈集镇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甘薯产业从业者敞开了大门,全面介绍了甘薯产业的发展路径、关键技术和品牌打造等一系列“看家本领”。“南陈集镇的甘薯产业发展不仅是一条成功的路径,也是一条可复制的路径,同时更为全国各地的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现实模板。”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张玉明评价称。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甘薯产业链,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相信我们林圩村一定会走在致富路的最前面。”谈到未来发展时,林圩村的村书记王晶眼中充满希望。
高杰 朱翔宇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