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推进河源市全域旅游建设,日前,河源市旅游局组织五县两区旅游局和旅游企业代表共49人,前往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加了河源市旅游系统全域旅游研修班。研修班以课堂讲学及实地考察桐庐荻浦村、环溪村,安吉百草原、余村等旅游示范点等形式进行。浙江省杭州、安吉等地在全域旅游建设上能先人一步,做到思想解放、思路清晰、机制创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与精心实施相结合。在规划理念上,他们坚持规划先行、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注重旅游规划融入城乡整体规划,做到 “多规合一”,所有的小镇和乡村都是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实施开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对实践的规范指导作用,又始终坚持把规划实施作为工作推进的基本环节,做到“符合规律不折腾、统筹推进不重复、长效使用不浪费”,充分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真正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如安吉县提出将全县187个村作为一个“大乡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个安吉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个村都是一个景点,每个农户都是一个小品,最后形成“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和集体经营相结合。他们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建设工作,2001年,将市旅游局改为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组成市旅游商贸系统。市旅委作为一个带有协调管理职能的综合部门,在旅游商贸系统中起到牵头服务作用,形成了发展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的合力,这在全国旅游管理体制上是首创。在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上,大都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旅游主管部门都是牵头部门或重要部门。同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全域旅游建设。另一方面,在乡村旅游这一全域旅游重要着力点建设方面,政府积极引导村企共建,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上,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同时,引导广大乡贤和企业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把优质旅游资源变成优势旅游资产。
三是坚持全域旅游建设与保护乡土文化相结合。优秀的乡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也是建设全域旅游的“软实力”。 他们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保护农村的文化血脉,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一方面,重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在村庄整治建设中,充分发掘反映村落个性的耕读文化、民族风情,提炼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民间技艺,建设各类乡土文化观光体验场所,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特色文化村。
四是全面推进与分类推进相结合。十年多来,浙江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农业与农村工作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使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浙江省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规划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思路,突出道路建设、垃圾收集、卫生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五项重点,力求村庄整治保持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特色。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战略腹地,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6年11月以来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陆续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我局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以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巴伐利亚庄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不断推动我市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以及现有景区升级改造。对照国家、省旅游局今年6月份出台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市旅游局对《河源市全域旅游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重新进行修改,并报送市委、市政府审批。借鉴浙江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要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全域旅游建设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市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河源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顶层设计,精心绘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蓝图。旅游、住建、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勠力同心,积极推进《河源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加强旅游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推进“多规合一”,准确定位,轻易不动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统筹实施,合力推进。
三是示范带动,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全域旅游,并不是要求“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示范引路、有序发展,实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因此,我们要树立一批典型,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凝聚共建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深入挖掘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文化底蕴,在每个县区选取3-5个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还要培育一批有情怀、有理想的旅游扶贫带头人,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点,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线路,建成一批旅游扶贫开发产业带。
四是联动发展,积极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深莞惠“3+2”经济圈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建设为河源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市要主动加强与珠三角及港澳旅游主管部门的对接交流,宣传推广河源的旅游精品线路和招商项目;尽快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等优惠政策,把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海外游客引入河源,扩大旅游市场容量;与港中旅等知名企业建立友好战略关系,提前研究部署河源港澳精品路线,针对粤港澳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开发不同的体验式旅游项目,并将产品深入打进深莞惠、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旅游市场中去,充分吸引珠三角、港澳游客。
五是加大扶持,全面保障全域旅游发展。政策支持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现在每年由杭州市财政拨付的旅游相关配套资金达2.9亿元,包括宣传促销资金、杭州市旅游西进专项资金等。因此,除了市、县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外,建议省旅游局设立全域旅游创建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创建示范区的鼓励和支持。二是出台扶持政策。针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投资消费、旅游综合监管、激励入市游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为旅游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