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山现代高效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产业振兴调研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五峰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最高海拔2320米、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凉夏”气候宜产,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适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结合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高山现代高效蔬菜产业实践,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对高山蔬菜打造成稳定的富民产业进行了一些调研思考。

一、制约蔬菜产业发展主要困境

(一)传统蔬菜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传统蔬菜产业多为分散露天经营,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一旦遇到干旱、暴雨等灾害天气,只能“望天收”。再者,蔬菜收购价格随市场波动太大,农民种菜就像“过山车”一样,缺乏一个规避风险的“稳压器”和“蓄水池”。总之产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供求矛盾突出,抗风险能力弱,效益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五峰老龄化日益突出,65岁及以上人口占21.7%,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农村劳动力紧缺越发明显。同时城镇化进程对周边区域劳动力的“虹吸效应”,加剧了农业用工成本高,甚至无人可用的局面,“无人种地”与“无力种地”的矛盾更加凸显。

(三)高山蔬菜优质却难优价。高山地区与低海拔暖季蔬菜产区和北方设施蔬菜产区相比,生产环境及产品内在品质上具有独特优势,且高山地区农时与低海拔地区存在自然错季,可有效弥补南方地区蔬菜“伏缺”现状。但由于高山蔬菜种植方式传统、零星、粗放,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生产规模的限制和销售渠道的单一,高山蔬菜并不都能卖出理想价格,难以实现蔬菜优质优价目标。

二、高山现代高效蔬菜产业发展探索

2021年,五峰蔬菜实现面积、产量、产值三增长,蔬菜一产产值突破10亿元,精深加工产值破亿元,五峰高山蔬菜成功纳入湖北消费扶贫采购目录进行集中采购。实践证明,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既可丰富“菜篮子”,也能让村民鼓起“钱袋子”。下面以湾潭探索规模化、商品化种植高山蔬菜之路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1年,湾潭镇蔬菜总面积26501亩,产量38877吨,产值约4020万元,主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五峰金蕊种植专业合作社、五峰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山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特色发展模式。其中金蕊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高山精品蔬菜种植与销售,通过7年实践,逐步形成工厂化育苗、大棚种植、收购分拣、冷链仓储、独立运输、超市直供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注册商标“洪溪坪”,8个品种荣获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产品主要供应广州、深圳、上海、武汉、荆门、宜昌市场,2021年精品蔬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礼明生态农业是湖北省首家专注于高海拔地区种苗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的育苗企业,获得湖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证书,与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圣尼斯公司、中国北方最大的种苗企业和润农业集团、南京美莓源草莓研究所先后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优质种苗远销江浙沪市场。

(二)产业发展秘诀

党建引领,让好支部“带路致富”。两大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湾潭“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作模式的推广。村党支部参与蔬菜产业建设发展,在土地流转、沟通协调、宣传引导等方面搭建桥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产业发展浓厚氛围。村党支部作为“中间人”,改变以往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为农户提供能与企业平等对话的平台,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的同时,促使公司专心于经营、基地专心于生产、农户专心于务工。

坚持标准,让好品质“有口皆碑”。金蕊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育苗、务工、药肥、技术、销售“五统一”服务平台,确保全链质量可控。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化种苗品质管控,选用圣尼斯等知名种子公司产品,在产业源头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细化蔬菜种植及种苗繁育管理流程,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水肥一体化,采用比例施肥器,在双减双控上狠下功夫,完善快速农残检测系统,对规模化种植品种建立可追溯体系,并与相关超市进行信息共享。

强化联结,让好模式“落地生根”。强化与农户的联结,充分发挥农户积极性,放手发展农民、培训农民,让农民可以务一份工、挣一份钱、学一门技术。强化与商超的联结,坚持以销定产,通过商超大数据支持,快速定型畅销品种,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喜好,针对性指导生产种植,确保适销对路。强化与终端的联结,依托山下供应链等公司紧贴一线城市高消费群体的消费喜好和习惯的优势,合作社根据公司筛选的品种,发动周边农户进行相关品种的扩规扩容种植,实现山区“一亩核心菜园子”与大城市“后厨房”的紧密联结。

科技加持,让好产业“高效集约”。礼明生态农业全部采用移动苗床设备,引进意大利自动化播种机,播育圣尼斯种子产品,选用丹麦基质土,配置热风机、水暖管、植物补光灯等现代化催芽设备及比利时水肥雾化灌溉系统,打造温、光、水、肥自动控制体系,为种苗科学制定“喝水”“吃饭”“晒暖”方案,实现全天候可控高效生产,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金蕊合作社以基地为基础,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造自成体系的“猪-沼-菜”生态循环经济模式。邀请山东寿光蔬菜专家孙培才常驻基地开展生产指导,结合高山蔬菜育苗、避雨栽培管理、分拣、冷链运输等不同环节,研究适应当地蔬菜发展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取得1项技术专利技术和2项实用新型技术。

创新模式,让好产品“跃出山门”。金蕊合作社探索商超直供、基地直采发展模式,与大型商超进行深度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形成“超市+合作社+农民>3”的良性发展模式。通过扩大规模、增加品种,逐渐形成“虹吸”效应,加快优质要素聚集,形成了“种子公司找示范基地+农民依附合作社规模种植+基地带领农民提质增量+大型超市找寻基地合作稳质稳量”的良好效益。广州、深圳、上海和武汉大型商超实地到基地考察,合作开发更多个性化、差异化产品。礼明生态农业以优质种苗为硬核保障,采取全额定金育苗模式,打造上佳口碑。盛夏时节,公司还利用湾潭高山气候,繁育以报春花为主的草花种苗,供应至江浙沪市场,填补夏季江浙沪因气温过高而不适于育苗的市场空缺。

三、高山现代高效蔬菜产业发展建议

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方向,采用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湾潭镇的发展经验可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发展模式从“独善其身”向“多方共赢”转变

深化党建引领。大力推广“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作模式,构建“一盘棋”推进的产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建立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发挥党组织领航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整合凝聚产业发展各方力量,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共赢格局。

强化示范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蔬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构建现代高效蔬菜产业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示范性蔬菜产业龙头,充分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各级领导联系产业制度,及时为产业发展排忧解难。

(二)种植理念从“产量导向”向“效益导向”转变

打造田间“实验室”。耕地有限,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要实现高产高效,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土地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牵稳良种“牛鼻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加快完善现代蔬菜种业全产业链,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创新育种模式,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让一粒粒好种子成为农民的致富帮手。

构建产业“大循环”。强化县域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产业联动,打造秸秆回收促进养殖业、畜禽粪便和秸秆加工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以循环农业助力蔬菜产品品质提升及产业优质发展。

(三)品牌培育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出击”转变

坚持抱团取暖。统筹全域优质蔬菜单品,纳入“一亩菜园”统一布局,全力打造蔬菜产业公用品牌。完善“五统一”服务平台,以龙头企业带动县域各乡镇共同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合品种种植,统一进行产品收回及市场销售,实现全域高山蔬菜有序生产,更好规避市场风险,让优质产品实现优价。

实行差异竞争。高山蔬菜作为蔬菜产业中的细分门类,走大宗蔬菜的农贸批发渠道必然不占优势,应转变思路,在销售端对接细分市场,如高档小区门店、精品商超等,走多样化、差异化商超对接模式。加快培育壮大水果黄瓜、水果番茄、小南瓜等五峰蔬菜地理商标产品,以优质拳头产品实现强链引流,推动五峰从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

(四)资源配置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制定综合扶持政策。提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条件。抢抓对口支援机遇,在商超对接、拓展销售、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主动参与产业发展。针对科研单位、农技部门、管理机构和龙头企业等加大科研经费扶持投入,建立科技示范片区。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五峰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五峰精品蔬果电商中心,引导周边县市区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向此集聚,开拓五峰高山蔬菜全国市场。

促进土地流转改革。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如今土地“寸土寸金”,要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行土地委托代理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联耕联种等土地流转新方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队伍培育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做好招才引智文章。大力引进“高精尖缺”的农业科技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蓄动能。建立“组团下乡”“问诊把脉”常态机制,让拔尖人才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持续释放利好政策,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待遇,建立科研引导资金,提升招才引智吸引力。

做好“土专家”培育文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建立本土农业人才“孵化园”,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引导农民向懂研发、懂技术、懂管理的“能人”转变,高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难题。

打造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下好全县用工“一盘棋”,打造社会化专业服务队伍,健全区域、产业错时用工机制,实现县域工人“共享”,缓解因疫情、项目建设等对农业用工的影响。加强用工服务培训,让专业人干专业事,通过服务专业化提升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将小农户导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六)产业导向从“孤军奋战”向“交融发展”转变

广泛运用数据电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指导高山蔬菜的生产管理及销售推广,让数据逐渐成为增产增收的“新化肥”。抢抓流量运营风口,加快培育县域一流电商中心,拓宽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农业产业未来盈利的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价值的增加,而非产量增长上。要着力推动蔬菜产品加工向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告别“洗洗泥、扒扒皮”的原字号,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条码、商标、生产许可证完善,力争产品变商品进超市,让农户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破解增产不增收困局。

坚决走稳研学路径。随着高山蔬菜产业的加速提升,对蔬菜种植培训与文化旅游休闲市场的需求随之增大。加之研学旅行被纳入教学计划,保守估计,全国研学旅行和乐园教育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发展到2000亿左右。要统筹全域研学资源,创新建设耕读大学堂,多域联动打造由“渔洋关党校教育研学+长乐坪天问书院综合研学+湾潭红旗坪农旅研学”为主线的研学旅游廊道。大力开发“体验经济”,逐渐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众多功能拓展,高标准建设全国高山蔬菜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宜昌田园综合体旅游基地,实现教文旅康农融合发展。

调研组:

李伦华 中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

康 健 湾潭镇党委书记

向文锋 湾潭镇党委副书记

李明迪 湾潭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副主任

彭银城 五峰金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 剑 五峰礼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