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的荒山到农民致富的“靠山”,从撂荒的土地到稻香蟹肥的良田……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立足当地特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打造生态融合业态,带动不少村镇实现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26日至7月2日,2023全国农民报社长总编调研采访活动走进陕西榆林,深入榆阳区、横山区、米脂县、佳县等地,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走农牧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发展之路,以“稻田养蟹-稻草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喂螃蟹-蟹粪壮稻”等模式,实现了农牧渔各个环节综合收入提高,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横山区无定河流域是首开陕西稻田养蟹先河的地方,被誉为“塞北江南”。走进无定河畔的响水镇驼燕沟村,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秀美画卷铺展开来。

“我们刚结束插秧,眼下正是往稻田投放螃蟹的黄金时段。”驼燕沟村一处水稻田旁,65岁的村民李治保轻轻拉开网兜,行动敏捷的小蟹苗争先恐后地从兜里窜出来,钻入稻田蟹沟。“我们养的河蟹具有‘青壳’‘白肚’‘黄毛’‘金爪’等特征,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

据了解,横山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利用无定河流域王圪堵水库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稻蟹”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无定河的水质呈弱碱性,富有钙镁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螃蟹生长。此外,无定河畔两岸的水田中微生物及野杂鱼、田螺较多,也可为蟹生长提供充足高蛋白饵料。”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郭宏强说。郭宏强介绍,横山区还不断试验推广新品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自2012 年从辽宁盘锦引进河蟹苗养殖成功以来,横山区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壮大,产品规格、质量、产量稳步提高,养殖成本逐步降低。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更科学化,消费市场、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知名度和品牌化水平上升到了新高度。

“继2018年横山区建成陕西首个万亩集中连片稻田生态养蟹科技示范基地后,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逐年扩大。2022 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7521 亩,水稻产量达2.37 万吨。扣蟹年产量400余吨,成蟹200余吨。种植区域由横山区扩展到榆阳、靖边、神木。”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水产工作站)副主任、副站长姚小兵介绍,近几年,榆林稻渔综合种养取得良好效果,亩均增收800多元,深受农户青睐。与此同时,榆林还积极落实相关补贴政策,针对蟹苗供应予以补助。此外,积极开展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全市稻渔综合种养大户的技术水平。

榆林市还在特色水产养殖和大水面生态绿色健康养殖方面取得工作成效,成功引进推广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鲈鱼等渔业新品种,实现了东海青蟹的成功落户,特色水产养殖呈方兴未艾之势。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一产养二产,二产促三产,三产拉一产”发展思路,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与休闲乡村游、稻渔文化、科普教育、美食餐饮、休闲垂钓等融合发展,兴了产业、富了百姓,“稻”路越走越宽。

以横山区为例,当地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稻因渔而优,渔因稻而香,水中有稻,稻中有蟹”,同时,积极探索“种、养、加、销、旅”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方式,发挥稻渔综合种养“接二连三”作用,加快推动加工流通体系的建立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当地已基本建成 1 个集稻田画、科普、休闲农业、稻渔新品种(稻鱼、稻鳅、稻鳖)养殖的示范园。

“我们将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坚持产业联动,鼓励渔米产品加工业、餐饮业发展,支持稻渔相关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体系、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稻渔文化开发休闲农业,创建科普基地,打造河蟹小镇,开展‘畅游无定河、捕捞稻田蟹’亲子游、无定河钓蟹比赛等活动,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横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世雄表示,后期还将设置稻渔体验活动,让更多人关心关注农业发展。

“横山区无定河两岸的稻渔综合种养走廊连绵百里,春夏稻田碧绿,秋季金黄色稻浪翻滚,已成为全省乃至中国北方一道靓丽风景线和重要‘名片’,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姚小兵说,“这是我市推行稻渔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市积极引导推进集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初加工、产品营销、冷链物流等区域综合交易中心,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有效链接和延伸,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多元共赢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机制。此外,做精做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随着全市休闲观光渔业旅游发展兴起,全产业链建设也初具规模。”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介绍,“围绕城市郊区和大中型湖泊、水库,榆林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打造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住宿、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渔业休闲综合体,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今,榆林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走在全省前列。面向未来,榆林渔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榆林市有关部门已有新的规划。

稻田养蟹已经逐步成为继羊肉之后横山区又一个优势独特的农业品牌,渔业产业也早已成为当地铺就百姓美好生活的“金路子”。“2023年,横山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849公顷,稻田养蟹面积达2670公顷,可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300 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000多万元。”张世雄表示,“下一步,我区将持续丰富优质稻渔品种,加大稻渔品牌创建、产品认证,擦亮横山稻渔(稻蟹)品牌。”

“榆林市大水面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全市有近十万亩的天然库坝。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大水面资源目前多数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许君表示,“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产业,围绕‘一走廊、两基地、三特色、四模式、五体系’模式,把渔业产业做优、做强、做出特色,走出榆林渔业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产业更强、生态更优、渔民更富、渔村更美。”

此外,榆林市以大力发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前提,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提升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造福于民,促进科技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兴渔,结合榆林市实际,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产业高效、产品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榆林特色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中共榆林市委副书记李雄斌表示:“下一步,榆林将围绕建设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全国知名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两区一基地’目标,大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粮食综合产能、农民增收致富、特色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重点改革、乡村规划建设、农村基层治理),深挖特色资源、做实融合文章、突出联带效果、强化支撑保障,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全链条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全要素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巩固衔接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