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运转的母猪场,需要一个引进与淘汰机制,这样母猪场才会生机勃勃,越来越好。养猪场要经常淘汰一些年老体弱、发情迟缓、泌乳能力差和有繁殖障碍、肢蹄病的母猪,也要引进一批良好的后备小母猪,关于引进和淘汰的一些小建议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一、建议规模养殖场淘汰的一些种猪
1、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以上不发情的。
2、断奶母猪两个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
3、母猪连续二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
4、母猪配种后,反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
5、青年母猪第一、二胎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产仔少的母猪
6、经产母猪累计三产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7、经产母猪连续二产次、累计三产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以及泌乳能力差、咬仔、经常难产的母猪。
泌乳能力差的母猪
8、经产母猪7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产仔数低于9头的。
9、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
10、公猪连续两个月精液检查(有问题的每周精液检1次)不合格的。
11、后备种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
12、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种猪。
患病的母猪
13、发生严重传染病的种猪。
14、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使用价值的种猪。
二、规模养殖场淘汰种猪的一些要求
1、严格遵守淘汰标准
2、分周/月有计划地均衡淘汰
3、现场控制与检定,最好是每批断奶猪检定一次
4、保持合理的母猪年龄群及胎龄结构
胎次长的母猪
5、母猪年淘汰率25-33%,公猪年淘汰率40-50%
6、后备猪使用前淘汰率:母猪淘汰率10%,公猪淘汰率20%
三、后备种猪引入计划
1、老养殖场:
后备猪年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年淘汰率÷后备猪合格率。
2、新养殖场:
后备猪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后备猪合格率。或后备母猪引入数=满负荷生产每周计划配种母猪数×20周
对于广大养猪户来说,母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饲养管理好猪场的母猪群,在品种、栏舍设计已成定局的条件下,我们建议采取“保健预防+科学免疫+营养适中+科学管理”才是上策,那么母猪这台造钱机器才能良好正常运转,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繁殖性能。
营养适中+科学管理是一个基础,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母猪的保健预防(首选母猪三部曲“每粒解+母优金粒+免疫金粉”)和科学免疫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母猪才能产出多而良的合理化产品(正常发情,多排卵,多产仔,产仔重,奶水旺,小猪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