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徐锦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破解餐厨垃圾处理难题的建议。
建议写道,目前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导致餐厨垃圾流入非法渠道,产生了地沟油、垃圾猪,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人民群众健康。
徐锦庚介绍了济南市章丘区用美洲大蠊(蟑螂中的一种)处理餐厨垃圾生产蛋白饲料的技术探索。
试点证明,美洲大蠊可以将餐厨垃圾中可食用的有机物“吃干榨尽”,对于令人头疼的餐厨垃圾渗滤液,也可添加秸秆粉、锯末后全部吃干净,是餐厨垃圾真正意义上的100%当天处理。美洲大蠊日取食量为体重的4%-5%,每15吨餐厨垃圾可生产1吨蛋白饲料。
美洲大蠊虫体和卵鞘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粗蛋白含量71.2%,高于进口纯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62%左右)。
试点已经建成1500平方米的自动化、规模化、高密度、立体养殖的美洲大蠊养殖车间。经过运行证明,每100平米可日处理0.8~1吨餐厨垃圾,日处理1吨餐厨垃圾的投资约20万元,投资额远远少于其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对于大众普遍关心的蟑螂逃逸问题,试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形成了多重防逃逸设施和技术,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济南市章丘区正在建设日处理200吨餐厨垃圾的样板工程,该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可实现济南市章丘区、高新区、历城区的餐厨垃圾全处理。
徐锦庚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针对餐厨垃圾处理难、处理不彻底、处理成本高、处理设施投资大、资源利用效益低的现状,相关部门应重视关注济南章丘的这项试点成果,及时跟踪并全面评估该试点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二是各地餐厨垃圾处理招投标文件和现行执行的处理技术规范或标准,只满足于厌氧发酵、油脂提取、焚烧发电、肥料化或饲料化,不适合该试点技术,建议相关部门根椐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三是该试点技术一是对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突破,二是能在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领域带来重大影响的循环经济产业,又是未被前人验证过的原始创新技术,因此建议科技、住建、农业、畜牧、食品安全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协助在技术、规范、标准和后续产品的开发等方面进行帮助,有利于在国计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于民。
四是鼓励各地政府大力推广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