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拉丁学名:Blattodea),又称黄嚓、曱甴、小强,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是常见的医学昆虫。 其成虫身体呈长椭圆形、腹背扁平,刚蜕皮为乳白色,渐成棕褐色,头部有1对细而长的触角,能产生恶臭味。蟑螂昼伏夜出,喜居缝隙、衣物、墙壁间等阴暗角落,并在该处产卵,卵经过1个月左右孵出小蟑螂,经6次蜕皮,方发育为成虫[1],体大小因种而异,,小的仅0.2-0.5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左右。体色亦各不相同,有淡灰色、棕褐色等[2],最早是由海底的海蝎、螃蟹等节肢动物进化而来。全世界蟑螂约有5000多种,中国有250多种,[3]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蟑螂有治愈口腔溃疡、胃溃疡还有美容的功效。[4] 蟑螂不仅吃食物,还吃垃圾、粪便、血迹、痰液,甚至是木头、纸张、抹布等。食物不足时,蟑螂会互相残杀,分食同伴尸体;在水源和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蟑螂可以存活90天-1年;室温环境下,德国小蠊不吃不喝可以活7-10天,有水无食可存活42天。[3] 如果家里发现蟑螂,可以采用“一喷二熏三诱杀”的方法。[5] 踩蟑螂会增加人体感染病原的风险,因为筒线虫寄生在蟑螂身上,如果踩死蟑螂,其体内的筒线虫就会趁机外窜,污染居家环境、餐具及食物,导致人类感染。如果蟑螂体内的卵已经成熟,并且被踩死或拍死后,体内的卵鞘仍旧“活着”,从母体被挤出后,会继续孵化小蟑螂。一旦卵鞘留在拖鞋鞋底的缝隙中,人在屋内四处走动,孵出来后也会扩大蟑螂的活动范围。[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