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山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建立健全特色农业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推进“一主两大四特”产业,推动“茶叶、生猪、粮油、食用菌、竹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快速发展。截止2022年,我县茶叶已建成基地28.9万亩,年产干茶7250吨、产值16.5亿元,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生猪存栏12.5万头,出栏20.28万头,饲养能繁母猪1.12万头,带动畜牧业实现年产值20.5亿元。生产种植食用菌2650万袋,产量达2.8万吨,综合产值13.8亿元。粮油种植面积达90.46万亩,总产量20.65万吨,产值1.5亿元。现有竹产业基地45万亩,竹笋加工等系列竹加工业蓬勃发展。现有中药材产业基地5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3.4亿元。培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完成农产品加工值88.1亿元。通过主体带动、基地务工、园区就业、公岗就业、劳务输出等方式,引导5.4万名脱贫户劳动力就业(其中省外转移29728人、省内县外转移9708人、县内转移人数14767人),群众就业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77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全市排名第3。
今年一季度以来,抢抓有利时节,扎实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开门红”,联农带农机成效进一步显现。茶叶产业:分时段两次组织召开全县幼龄茶园管护现场会,分乡镇组织春季茶园管护培训20余场次,完成春季幼龄茶园管护12万亩,竹茶集团建设有序推进。食用菌产业:巡回开展春季技术指导,鲜菇产量0.95万吨,累计产值6亿元,招商引进纯绿美、辽宁三友、湖北浩伟等3家加工企业拟来竹投资。生猪产业:重点推进了麻家渡涧沟梁12.5万头、宝丰白沙河6.25万头育肥场等建设工作。粮油(含木本油料)产业:已完成粮油春播春种27万亩,核桃基地春季保花保果及病虫害防治示范管理3000亩。竹产业共完成新建基地春季管理及补植补造2.1万亩,新改建基地5000亩,改造老基地2万亩。通过各大产业链基地支撑,持续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推动、组建联合体拉动、科技培训联动,加快了我县农业由单一生产向科研、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1.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累计培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初步摸底,今年拟新培植3家。龙头企业采用“市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链接模式,通过基地订单采购、开展示范培训、吸纳农民务工等方式提高农户收入,累计带动1.9万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竹坪乡2015年吸引了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陈广宝回乡发展,投资2700万元,成立了楚茗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建设3个茶叶加工车间,生产绿茶、红茶、抹茶等多种茶叶产品,产品远销越南、柬埔寨等国,进一步做强了茶叶产业、扩大了茶叶销路、提升了茶叶效益。2016年10月楚茗源公司被十堰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十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7月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户以茶园入股、劳务创收等形式参与经营管理,通过茶园流转得租金、茶园务工得薪金、茶园采摘得现金。楚茗源公司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陈家河、兴茶等5个村2000余人,种植茶叶面积5000余亩,直接帮扶及带动320户(建档立卡脱贫户76户)1260人增收致富。湖北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是竹山县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成立于2014年3月4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一期项目于2015年5月16日投产运营,占地198亩。
公司集高端休闲运动系列服装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生产品牌有:优衣库、破冰船、伊顿纪德、SUPER NATURL等。有正式员工900余人,年产能500万件。公司总体规划设计年生产能力1000万件,年产值可达到5亿,设计用工规模为3000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扶贫先进单位,十堰市助残先进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县脱贫攻坚先进市场主体等荣誉称号。2020年,湖北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组织复工复产,投资300多万元新上生产线,转产生产一次性隔离衣,面向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提供、捐赠防护服支持抗疫。疫情期间通过国际组织向巴基斯坦捐赠医用防护服1万套,通过政府采购向北京市石景山区捐赠医用防护服1万套。疫情转嘉麟杰公司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在家门口就业的方式让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能让贫困员工确确实实感受到公司的关怀,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主动吸纳贫困员工254名,聋哑残疾员工17人,使众多空巢老人不再孤独无助,让更多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在身旁。入常态化后,抓住因疫情无法出门打工在家失业的人员,共吸纳400人左右经过培训并投入生产优衣库、学生校服等,面向国内、省内、市内、县内生产销售一次性隔离衣、学生校服、品牌服饰,在出口不畅的情况积极开展出口转内销。
2.发展产业园区,推动农业增效。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基地做大、龙头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做响、市场做活、主体做多”的发展思路,成功申报创建省级茶叶产业园区。以茶叶园区建设为中心,先后完成上庸茶城、茶博园、大型茶叶加工车间等建设,辐射带动茶叶产业覆盖16个乡镇205个村4万农户,可采摘茶园达到20万亩,带动脱贫户2.1万户6.9万人,从事茶叶就业人数15万人,茶农人均年增收5000元。如竹坪乡茶叶总面积达到3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7千亩,约3600余农户近14000人参与茶叶采收、制茶与经营,占全乡农户总数的52.6%,2019年竹坪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一村一品”茶叶示范乡镇。 柳林乡以烟叶发展带动脱贫增收,2021年柳林乡实有种烟农户367户,面积11376亩;计划产量286万斤,完成257.8万斤,亩产量227斤;上等烟率67.94%,较上年上升2.89个百分点;全乡均价16.55元(含补贴),较上年增长1.28元;烟农总收入4267万元(其中正价3850万元),增收876万元,增长25.8%;烟农户平收入116282元,较上年户均增收28427元;种烟50亩以上且亩平收入3000元以上烟农65户,烟叶税收847万元。新建密集式烤炉100座,资金200余万元(其中:县补50万元,乡补40万元);烟电配套379万元;维修烟田机耕路30公里,资金90万元;合计投入资金559余万元。2022年,柳林乡认真落实烟叶生产各环节管理工作,多措并举确保基本烟田保护落到实处。全乡共落实烟农339户、烟叶面积11113亩。计划实现产量286万斤,烟农收入4000万元,烟叶税收880万元目标。
3.建立产业联合体,引领抱团发展。成功申报以星梦、圣水为核心的茶叶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绿谷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1家,以达林达味为核心的生猪产业链精深加工联合体1家,以巴山食品为核心的粮油深加工企业1家。5家联合体坚持“降低农户风险,保证农户利润”总原则,将产业基地辐射至17个乡镇,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达到收购标准后统一采收,农户根据生产业绩获得相应利润,保障市场主体与农户实现双赢。截止目前,全县产业化联合体共带动农户1.9万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2020年以来,以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开发建设宝丰卫浴产业园,占地面积1200亩,总投资30亿元,计划分三期引进与卫浴、汽配相关联企业100家以上入驻,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纳税2亿元,带动就业4000人以上。2020年5月以来,相继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7家,目前已全部生产运营。正在建设厂房9万平方米,已签约招商企业17家。2020年当年实现产值5162万元,税收285万元。截止目前,竹山县宝丰卫浴、汽配产业园,带动园区周边的宝丰、麻家渡、擂鼓、文峰等乡镇2000人就业,其中贫困户700人,带动人均每月增收2800元左右。到园区企业全部达产后,将带动就业4000余人。
4.开展技术指导,撬动持续增收。始终将科技支撑作为联农带农的核心,持续加强科技推广,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劲活力。竹坪乡成立了全县首个茶叶专家工作站“楚茗源公司专家工作站”,积极开展了茶叶炒制技艺的培训教育、科学指导及科技人才的交流,着力消除茶叶生长中的病虫害、提升茶农制茶水平。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型,卫浴产业园采取初期岗位培训、中期技能培训、后期产业工人培养计划等,提升就业能力。对初次上岗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在企业跟岗培训,使其熟悉、认识工作流程,初步了解机械加工工作规程,适用工作环境;三批次累计培训700余人,使本地富余劳动力初步了解工厂生产的基本要求,能够适应工厂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工厂管理要求。对适应工作岗位的工人进行中期技能培训,邀请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对员工进行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促进园区提能增效;在2020年10月和12月,分两期举办机加工培训班,累计培训36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一线生产骨干,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能人员支撑,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三是对了解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优秀,具备基础文化数字的年轻工人,实施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培养100名本土青年技能人才,使本地青年工人成长为技术人才,促进卫浴、汽配加工产业在竹山落地生根,推动竹山工业化发展。柳林乡坚持以促进和保障烟叶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精确规划优质生态烟田,组织专班,对4128块2.02万亩优质生态烟田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生态烟田“退补平衡”。同时,积极推广科学种烟新技术,使生态烟田得到科学有效保护。今年一季度,我县茶叶、食用菌、生猪等五大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积极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开展春耕备耕等生产活动,以自建示范基地为样板,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技能培训,联合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110次、培训新型职业技术农民312人、脱贫户230户,推广新品种的使用11次,充分发挥了能人引领、基地示范、技术服务的联农、带农、富农作用。
二、需要改进地方
1.少数市场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产业发展上群众参与不够,过度依赖市场主体,在帮带过程中,没有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机制。个别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做到风险共担,成本居高不下,发展无法持续,最后毁苗还地,没有很好地发挥扶贫效益。
2.有的产业效益还不够高。有些地方基地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还不够到位、机械化水平不高,缺少领军企业带动,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换还有差距。全县茶叶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食用菌产业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菇贱伤农、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亟待解决。
3.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不够。部分茶叶老旧车间因市场主体实力不足、资金周转困难,标准难以提升,加工能力不足,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有限。竹产业、中药材产业缺乏骨干企业带动,链条不全,产业质效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竹山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补齐农业特色产业联农带农短板,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建设样板、精深加工、技术培训、品牌营销等重点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全县实现“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贡献力量。
1.全力“延链、强链、补链”。围绕既定五大产业链,实行“一名领导+一家单位”领衔领办“一个重点企业+一项主导产业”,切实把链长制落到实处。坚持把产业质效放在重中之重,实现由单纯追求产业基地数量扩张向提高亩产效益和产业质效转变。在基地布局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年度发展规模和产业品种选择上要把握好“度”,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能“一刀切”。要在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精深加工、拓展产品品种上下功夫,提升产业质效。
2.着力培植市场主体。要因势利导、加快转型、抓紧出台相关改革措施,比照招商引资政策,在用地、税费、融资、权益分配等方面探索更优化的方式,鼓励能人回乡、企业下乡,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和精深加工营销企业,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成长为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中间环节”的关键作用,增强头部企业带动能力。
3..大力打造农业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和整合,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计划,每个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加大品牌营销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公益宣传,与中央、省市内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战略合作。
4.极力实施产业融合。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步伐,壮大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提升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木本油料等精深加工水平。突出竹山特色,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人文、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节会农业等,提升农业内在价值。统筹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一批知名休闲农庄、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镇、园、农庄)。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深度融合。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快捷智慧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到乡村建设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