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车港镇,浙江恒威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以半成品加工计件制等模式让参与群体灵活就业,为农户就近就业开辟“绿色通道”,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在洪合镇,“云上家”电商直播共富工坊通过建立“毛衫汇”互联网直播自主销售平台,带动实体企业、市场向网络化延伸,带动1万余个就业岗位……

小工坊推动大共富。今年初以来,秀洲区强化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建设共富工坊,多模式解锁“共富密码”,实现农民近距离、多渠道就业增收,真正将共富工坊打造成强村之坊、富民之坊、助企之坊,奋力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一、全域打造共富工坊

眼下,正是莲藕上市的季节,位于王江泾镇的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莲藕种植基地里,藕农们正忙着采挖、清洗、分拣,现场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组建“进知莲藕”共富工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去年,合作社年销售莲藕达8000多吨,占全镇莲藕产量的20%,带动社员增收2650万元,带动非社员大户和农场116家,帮助增收850万元。”嘉兴市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进说。

在秀洲,像“进知莲藕”这样的共富工坊还有很多。近年来,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引导村集体参与共富工坊建设,推动农民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

共富工坊设立的初心是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如何使工坊作用最大化,既有人气,也接地气?“我们通过努力挖掘区域特色产业,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升级‘共富工坊点位图’。如引入新兴产业,通过产业进村、加工入户等形式,引导企业把基础加工、零售服务、农业分包等‘产业—物流—供应’链条布局到农村,实现产能梯度转移;将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快递物流等新型产业融入共富工坊建设。”秀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全面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秀洲区根据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注重从项目引进、资金扶持、选址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如提供优惠贷款、政策宣传、红色代办、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切实帮助共富工坊提升生产效率、破解技术难题、拓宽产品销路,不断增强工坊带富效应。

“我们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到农村,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工坊,实现中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的就业增收,从而打通共富道路的‘最后一公里’。”该负责人说。

目前,全区共累计打造包括“农旅融合式”“定向招工式”“产业赋能式”“共享农场式”“电商直播式”“来料加工式”等模式的共富工坊63个,吸纳就业人数2182人,其中低收入农户95户,人均月增收超3500元。

如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有效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成为当地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红色地标”。

二、拓宽致富新通道

古色古香的水乡建筑、平整干净的乡野小道、蜿蜒曲折的河浜水系、苍翠挺拔的千年梓树……青翠自然、屋舍俨然的乡村景致映衬着新塍镇潘家浜村村民幸福的笑脸。

潘家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谋划打造农耕文化主题景区村庄,通过盘活闲置用房用地,将千年梓树、百年古井、蚕桑博物馆等村内景点串点成线,开发休闲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实现了普通村庄向共富样板的美丽蝶变,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工坊富民的乡村共富发展道路。

“我们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推行‘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就业增富。”潘家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丽丽说,目前景区共有各类业态商户35家,餐位1700余个,村民创业人数由原来的3人上升至113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超1000万元。

近年来,秀洲区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突出“扩中”“提低”,立足区域发展和产业实际,持续放大“党建引领·共富工坊”乘法效应,实现从“家门口、打零工、有钱赚”向“进工坊、拿工资、富一片”的新型共富体转变。

整合各类资产资源,在农旅融合、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积极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开展“村企结对”;鼓励工坊针对丧失劳动力的低保户、困难残疾家庭等,优先安排各类“公益岗”“虚拟岗”,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秀洲区在推动发展、富民增收和保障民生上做示范,努力打造共富工坊“金名片”。

共富工坊作为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不仅带动村民在家门口走上“共富”坦途,更带动村企“抱团”同奔共富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放大帮扶效应,支持鼓励广大农村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优势产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架起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这座‘致富桥’,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真正让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该负责人表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