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张文莉)“黔地无闲草,遍地皆良药”的贵州省,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是中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2月23日,贵州太子参产业高端培训及经验交流研讨会在“中国苗侗医药养生之乡”凯里市召开,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与太子参种植户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贵州太子参产业高端培训及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场。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了贵州省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2019年初,贵州将太子参作为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单品之一来抓,经过两年发展,太子参产业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2020年全省种植面积32.54万亩、产量10.36万吨、产值23.33亿元,贵州太子参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太子参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高级农艺师凡迪谈到,贵州太子参药材饱满、亮黄、味浓,受到临床医生和商家的认可,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为成熟的种植技术,是短平快的品种,生产周期只需要9个月,扶贫效益好、见效快。2019年贵州成立了专家团队、印发了单品行动方案、组建了产业发展行动组,从专家团队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生态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品种选育推广、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等方面给予太子参产业重点支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贵州力争在3至4年将贵州省太子参的市场占有率从40%提升至60-80%,形成以太子参促交流,以太子参推产业,以太子参话发展,以太子参谋民富的良好局面,推动太子参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优质的太子参种源是产业的源头基石,是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赖以发展的起点。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以来,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以江维克教授为代表的太子参专家团队在选育太子参优良品种“施太1号”的基础上,又成功选育出大田辨识性好、抗病性强、商品规格等级高、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贵参1号”(曾用名:施太2号),该品种的备案登记,将为从源头上保障太子参种植的质量作出贡献。新产品开发取得突破进展,首个保健食品“山源太宝⑧太子参刺梨饮料”获得批准,使贵州省太子参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
不仅如此,在太子参产地加工环节取得较大的突破,贵州金草海公司自主研发建设的太子参产地初加工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太子参初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保障了太子参的质量。科研创新上,对太子参进行了有性繁殖方法、种根冷藏保存技术、专用型生物菌剂的研发、生态种植技术等研究推广,为太子参产业注入了新的科技发展动力。
科技助力破解太子参种植、加工等难题,成为了贵州中药材产业进步发展的缩影。
在会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太子参组组长江维克围绕《什么才是道地药材?贵州有哪些道地药材?》进行了分享。记者了解到,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可以理解为“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其中,明显的地理性、特定的质量标准、丰富的文化内涵、较高的经济价值、特定的种质遗传是道地药材五大重要特征。
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江维克以道地药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道地药材的遴选条件是什么?首先要符合三代本草、百年历史的纳入原则,要有古今对物种认识的变化、品种的优化文献考证。还要兼顾产区的历史变迁与当前产业的发展,排除地方性草药无道地性概念,并且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或地方药材标准的要求。”江维克强调到。
记者从会上获悉,自1992年以来,太子参从福建柘荣县成功引种到贵州施秉县栽培种植,经过近30年的努力,贵州太子参的种植区域已发展到以施秉、黄平、凯里、余庆等地区为中心,辐射至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州、六盘水等地。形成了具有地方标识保护的地方品牌,其中,牛大场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交易市场,太子参已成为贵州最具特色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其规模可左右全国太子参市场供给和价格。
“十四五”期间是贵州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时期。贵州太子参产业将主要聚焦种植源头、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方面,有所侧重,串珠成链,聚焦发力。此次对接会促进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交流,有效对接太子参产业与科研成果,建立切实有效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本次会议由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中国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实验站、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黔东南州茶叶与中药材技术服务站、黄平县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施秉县药材产业服务中心协办;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