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负责解释贵州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野生石头、野生空气——解释贵州野生的一切!1053种脊椎动物、84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每一样都是传奇。
这个星期一立夏,各地的天气没有同步的节奏,反倒有点冷啊。回想小时候,一到春、夏季的夜晚,就能听到乡村水塘里"咯咯呱呱"响个不停的叫声。
那这些"咯咯呱呱"乱叫的小家伙究竟是青蛙还是蟾蜍(也就是俗称的癞蛤蟆)呢?其实,要分清它俩还是很容易的,一般青蛙跳得高、跑得快,身上是光滑的;而蟾蜍只会慢慢地爬,跳也跳不远,一身的疙瘩,鼓膜后面还有一条明显的耳后腺。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蟾蜍!
蟾蜍行动缓慢,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如果你用棍子去捅它,它除了慢慢地爬或跳外,还会逐渐鼓起自己的身体,同时身上的疙瘩和耳后腺都会分泌出一种白浆。
青蛙一般不会像蟾蜍那样鼓气,所以只有"蛤蟆功"而没有"青蛙功"。还真就试过几次,蟾蜍那鼓得圆滚滚的肚子,即使是整个人踩上去,也不会把它踩死。不过,练就一身"蛤蟆功"的蟾蜍,应该还是会怕王重阳的"一阳指"吧。
蟾蜍和青蛙一样,都是两栖动物。它们都是产卵后孵出蝌蚪,蝌蚪再慢慢成长,长出四肢,尾巴慢慢退掉,变成青蛙或蟾蜍,都不再有尾巴,所以称为"无尾两栖类"。
我曾经观察过几次蟾蜍繁殖,那场面真的很震憾。那些大个的蟾蜍从四面八方赶来,就因为那里有不少的水塘。它们一到来就开始抱对,争抢着对象,有时候可以看到四、五个蟾蜍抱在一起互不相让,一般是一只母蟾蜍被几只公蟾蜍抱住,真不知道它们是否还存在爱情。产卵一般都是在晚上,只见没两天,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塘里已经有厚厚的一层卵。当然每个卵粒都包裹在长条的胶带中,不会散乱出来。完成了产卵和交配的蟾蜍随即四散开去,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是过不了几天,满塘都是黑黝黝的蝌蚪。
蟾蜍和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被称为中医药材中的"五毒"。"五毒"中之所以有蟾蜍,是因为它确实是一味好药,用处极为广泛。在古医书上有很多关于用蟾蜍做药的记载,分为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药材,不同的病症用法不同。但都认为是带毒的,用起来格外小心。这里提个问题:蟾蜍的毒主要来自身上哪个部位?先留个悬念,答案咱们最后揭晓。
虽然药用价值大,但蟾蜍却不能直接食用。民间就有不少吃蟾蜍中毒的事件。过量进食煮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或者是服用过量的蟾蜍制剂,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蟾蜍毒中毒后的潜伏期约为半小时到1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重者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蟾蜍毒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关于蟾蜍,还有这些冷知识:
蟾蜍不吃天鹅肉
蟾蜍主要捕食昆虫,也吃一些蚯蚓、螺之类的小动物,但万万是不会去吃天鹅肉的。
蟾蜍被当作环境指示动物
如今养殖蟾蜍的不少,但真养起来却未必那么好养。虽然蟾蜍不容易生病,但对环境却极为敏感,对污染物和农药的耐受性很低。皮肤有许多的小孔与外界相通,很怕污染物,所以有人又把蟾蜍作为环境指示动物。
私自捕捉蟾蜍违法
蟾蜍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控制农林害的作用。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了。
最后来揭晓文中问题的答案:蟾蜍的毒主要来自身上的那些疙瘩和耳后腺里的腺体,在受刺激时会直接流出体外,也就是"蟾酥"。据说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当然神经和血液中也有一些毒素,且毒物质与蟾酥中的毒还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