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深谷,荒山石林。
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中段的黔西南州晴隆县,山高、坡陡、谷深,是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占土地面积的65%,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晴隆县从山地特色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坝区、山坳、坡地、山地、石漠化地和湖库等资源,优化形成了“山上茶果椒、山下菌畜粮、湖库生态渔”立体农业产业发展定位。如今,在特色生态养殖业方面,晴隆县发展势头强劲,建设了一批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养殖小区、家庭牧场和家庭农场;建设了26个年生态养猪家庭牧场;生态渔业养殖稳定在7.6万亩左右……
一头牛“跑”出养殖产业
风从峡谷里来,吹过一片巨菌草地,带着草香落进牛圈中。
“哞哞哞……”7月的晴隆县紫马乡新洋村,近两人高的巨菌草丛迎风摇曳,另一边的大牛圈中,不时的传来欢快地牛儿叫声。
晴隆县紫马乡新洋村大牛圈里,刘永忠和另外一个在牛圈务工的人员正在喂食牛(李允凤 摄)
“我们这个大牛圈的养殖规模是300头,现在圈里有200多头牛。”新洋村第一书记史册介绍,新洋村大牛圈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运行, 覆盖贫困户43户186人。
每天早上九点过,在大牛圈工作的刘永忠就推着一小车的饲料走进了牛圈中,一头头牛儿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每天喂两次,必须准时准点。”刘永忠说,“这可是我们致富的宝贝,不能怠慢了。”
“我们在这里面务工每个月2800元,而且还能有分红。”刘永忠介绍,像他这样在大牛圈务工的人总共有5个,都是新洋村或者隔壁村的农户,有这些产业在,他们致富的道路只会越走越宽。
晴隆县紫马乡新洋村大牛圈里,刘永忠正在喂食牛(李允凤 摄)
刘永忠喂食牛儿的饲料正是来自于村里的巨菌草。“我们种植了325.4亩的巨菌草,平均一亩可以生产10吨的青贮饲料,一吨价格在500元左右。”史册介绍,新洋村巨菌草已经形成了产业,不但能够养殖村里的牛,还能对外出售。
“青贮饲料已经成了为新洋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有着稳定的销售渠道,我们正在考虑扩大生产,使项目能覆盖全村更多的农户。”史册介绍,如今巨菌草产业覆盖45户204人,并建有巨菌草加工厂一座,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因地制宜,种草养畜,近年来,晴隆县发展生态养牛,把生态修复和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进行有机结合,开启了晴隆县续写石漠化致富的新篇章。
“为了养好这些牛,我们杨柳村还种植了皇竹草。”晴隆县鸡场镇杨柳村同样建设了大牛圈,在其中务工的陈立兵告诉记者,2019年11月,依托晴隆县农业农村局、鸡场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杨柳村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起了养殖规模120头的大牛圈,覆盖杨柳村145户农户。
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做大做实扶贫主导产业。晴隆县坚持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发展壮大经济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县内资源优势,以晴隆县草地公司作为龙头带动,在生态养牛产业上稳步推进7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补栏增养,示范带动农户适度规模发展,并且建设了一批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养殖小区、家庭牧场和家庭农场,同时发展种植皇竹草、巨菌草等产业喂养肉牛。
据介绍,今年晴隆县计划实现出栏肉牛1.5万头以上。
一条鱼“游”出生态渔业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渔业发展,将生态渔业列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晴隆县将生态渔业纳入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利用光照湖和西泌河库区水域,,采取“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打造“万峰生态鱼”光照湖有机鱼品牌。
据了解,光照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水域面积7.5万亩,涵盖5个县区发展,其中,晴隆县占3.27万亩,并入股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1200万元,每年可分红360万元。
往光照湖中投放鱼苗
“除了每年的入股资金分红,公司还按照每年每亩40元的价格给涉水乡镇相应的租金,常年能带动150人就业。”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斐说,公司还坚持以“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循环模式,有效利用光照湖生态渔业水域生产力的同时,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并且着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光照湖生态鱼”。
近年来,晴隆县结合晴隆县湖、库、溪流、河流、稻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贵州甬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天一南州新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由龙头企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捕捞、统一销售。
几年的发展,晴隆县累计完成投资8400万元,投放鱼苗408万尾,实现大水面生态渔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分红660万元,覆盖带动1500户6000余人脱贫增收。
光照湖库区打捞出来的鱼(晴隆县农业局供图)
如今,晴隆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接方式,利用“稻+鱼+鳅”模式,发展了稻田养鱼4000余亩;建设投产占地60亩的南美北对虾基基地一个,其中201个养殖池及其他附属设施设备;建设投产占地120亩的水蛭养殖基地1个;己投产占地150亩的水产苗种场1个,年产各类鱼苗500万尾。
此外,该县还在光照湖生态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光照库区的休闲渔业,形成渔业养殖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垂钓康养一体的休闲渔业全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晴隆县水产品产量1050吨,产值1680万元,主要销往贵阳、六盘水、重庆、上海、江苏等地。
一只鸡、一头猪“唤”起新活力
近日,在晴隆县碧痕镇蛋鸡养殖基地,数名工人正在检查调试养殖设备。
“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建设完成了,等接入水源,就能够开始投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刘才高说。
据了解,碧痕镇蛋鸡养殖基地项目占地90亩,建成后,年存栏蛋鸡能达50万羽,年产鲜鸡蛋11300万枚(约6780吨)。副产品为淘汰鸡(活鸡)40万羽,年产干鸡粪1825吨。
“我们的鸡舍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并优化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可以说是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高效益、生态化的养殖基地。”刘才高介绍,养殖基地引入了自动化养鸡设备,包括笼架系统、喂料系统、清粪系统、乳头供水系统、通风降温系统、供暖系统、集蛋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同事配套建设鸡粪处理车间、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化验仪器设备、消毒、淋浴设备、蛋库空调、焚烧设备等。
项目建成后,不但能增加就业岗位,还能带动晴隆县老百姓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蛋鸡养殖。
在晴隆茶马镇大田社区浪寨组,藏香猪养殖基地负责人韦辉林刚刚巡山返回,他担心香猪拱坏了庄稼。“不然,它们早晨自己上山觅食,下河洗澡、抓鱼吃虾,傍晚自行归圈,我都不用怎么管。”走进基地,见到主人到来,小香猪们“哼哼”着,一会儿冲向东边,一会儿冲向西边,展示着他们的活泼和健壮。
晴隆县茶马镇大田社区香猪基地(刘朝富 摄)
据韦辉林介绍,目前养殖的种藏香猪有近200头,前来联系购买香猪的客商很多,出价已达到每斤38元,市场供不应求,他对带动所联系的15户群众养殖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
据介绍,晴隆县大打养殖“牌”,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农户”养殖模式,今年预计出栏家禽100万羽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光照孟寨、大厂落水冲2个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提升26个生猪家庭牧场产能,发动散养户补栏增养,实现出栏生猪13.5万头以上。
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近年来,晴隆县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通过集中化服务,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思路,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投放方式,集中资金发展“大”产业、发展“好”产业,建设了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的生态养殖产业生产基地,让晴隆的农业产业在石山上生根发芽,并走向了河谷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编辑 陈义 刘义
编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