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13日消息(见习记者王祎萍 通讯员李晓颖)秋日的微风吹过三秦大地,在西安市鄠邑区的葡萄园里,空气中充满了甜蜜的味道。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初,户太八号、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摩尔多瓦等20余种“户县葡萄”陆续成熟,错峰上市。
近年来,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发展目标,依托秦岭北麓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以“户县葡萄”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完善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酸甜适宜,带有玫瑰香气”是“户县葡萄”给人们的印象,也是其成为鄠邑特产的优势与特色。
村民正在打理即将成熟的葡萄(央广网发 赵晨 摄)
科技赋能 让葡萄产业含“科”量更高
为保证“户县葡萄”的品质,近年来,鄠邑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生产技术、葡萄酒产业规划及人才培养方面深入合作,整合科技资源优势,为“户县葡萄”发展上了一道“技术保险”。同时,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智慧葡萄果园建设等产学研成果正加速转化。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陈传峰等人才的引进,也为“户县葡萄”注入“科技含量”。
目前,鄠邑区已开展葡萄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建设1.3万余亩,建成了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果品企业的常态化监管,做到葡萄产业发展源头可控制、生产可监管、基地可查询。
据介绍,“户县葡萄”亩产收入从2015年的0.7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2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好的品种一定要配合先进的种植技术,这样才能让每一颗葡萄的口感和品质都有保障。”在2022陕西水果网络特色季·西安时令水果葡萄推介活动中,西安天益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航说。
“今年,我们投资20万元引进西安天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实现对土壤、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汪航表示,通过科技助力,他们的200亩葡萄园产量比往年增加了5000多公斤。
合作共赢 让小葡萄走标准化、精品化发展道路
“今年葡萄产量高、品质好,每斤比往年发价高出1.5元至2元。今年,我们园子预计收入能达到800万元。”谈起收益,西安市鄠邑区毅朝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张毅朝开心得合不拢嘴。
张毅朝是鄠邑区蒋村街道白龙村村民,小小的“户县葡萄”不仅成就了他的事业,更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实现了增收致富。
最近几年,白龙村、郝寨村等村有105户村民加入张毅朝创办的西安毅朝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协助果农联系客商。今年,白龙村和郝寨村葡萄种植收入达1500余万元,葡萄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鄠邑区,像这样的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
今年5月,在政府的引导下,16家专业合作社携手成立鄠邑区“葡萄全产业链标准化促进联盟”。联盟以促进“户县葡萄”品质标准化为目标,统一品牌营销、统一面向市场,将农户和渠道、产地和消费者紧密结合,并提供品牌包装、广告宣传、物流服务、市场对接等服务。
专业化团队和技术的介入,催生出更强劲的乡村振兴产业动能。
“目前,经葡萄全产业链标准化促进联盟认证的户太八号葡萄已经被订购一空。”西安市鄠邑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花培祥表示,鄠邑区持续加大示范引领作用,已创建省级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果业示范园区7个,市级观光果园5个,百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70个,引导更多果农通过合作,走精品化、标准化葡萄种植之路。
三产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每年八九月,是鄠邑区葡萄果农们最期待的月份,家家户户的葡萄园迎来丰收。园子里,果农们忙着修剪、采摘、包装、发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葡萄园里,体验采摘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小朋友们玩耍、奔跑,大人们提着篮子,拿着剪刀,仔细挑选、采摘。
这只是鄠邑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户县葡萄”先后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1年,“户县葡萄”品牌价值已近15亿元。
为满足更多消费者口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鄠邑区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科学布局上持续下功夫。
“现在‘户县葡萄’能卖到全国,还能从初夏吃到晚秋。”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去年以来,鄠邑区投入2000余万元,果农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葡萄种植设施水平提升,推动发展集采摘休闲、文化观光为一体的葡萄产业景观带。
“葡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鄠邑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李化介绍,截至目前,鄠邑全区已建成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2家、葡萄酒庄3个、葡萄贮藏冷库160余座,极大延伸了葡萄产业的发展链条。
“‘户县葡萄’是鄠邑区的一张闪亮名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葡萄产业文章,让‘户县葡萄’的名号愈发响亮,让鄠邑区农村群众腰包更鼓、笑容更甜、生活更美好。”李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