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忠:对,从小我们就必须用这个,找蜂的工具。它在一公里两公里以外,我们都能追到它。就靠这个筋芭蕉。
黄国忠从芭蕉叶子里劈出一根细细的筋。搓成一个小小的绳扣。
记者:像纺线一样,这也是个细致的活。
黄国忠又拿出了捉胡蜂的另一个秘密武器:白鸡毛。他把白鸡毛系在绳扣上,做成了一个鸡毛吊坠。
黄国忠:白色的看得远。成功。
带着这轻飘飘的鸡毛吊坠,黄国忠出发去找胡蜂了。
黄国忠:去找蜂就是要在这些山上找一找,拿这个蝗虫穿起来 引这个蜂,多找两个 看见这边有一个。
记者:像钓鱼的饵一样。
黄国忠:是的 就像钓鱼一样 ,要弄上食物给它吃 ,这是它的美味,蜂子的美味。
黄国忠把穿好蝗虫的竹签固定好,不一会儿猎物就上钩了。这是一只大虎头蜂工蜂。
看大虎头蜂吃得投入,黄国忠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鸡毛吊坠。轻巧地一套,再一捻,在胡蜂毫无觉察的情况下,白色鸡毛吊坠就已经固定在了它的蜂腰上。吃食的是工蜂,填饱肚子后它们还要将食物带回蜂窝,而这时,这带着白色鸡毛吊坠的工蜂就成了通往蜂窝的引路者。
胡蜂在前面飞,黄国忠在后面追。
记者:还在飞。
黄国忠:还在飞,飞到树尖了。
记者:飞到树尖上了,那如果飞到视线范围以外再怎么找呢?人能跑得过来吗?
黄国忠:不需要跑过来,它会回来这边,你只要在这边引着(胡蜂)了,它一天都会来这里抬(食物),一天到晚都来这里抬,一下又回来了,一下又回来了。
一旦发现食物,工蜂会不断往返直到把所有食物搬回蜂巢,在工蜂往返的途中,沿路追踪就能步步逼近蜂巢。
黄国忠追踪工蜂来到这片菜地,要面对这一窝野生的大虎头蜂,黄国忠丝毫不敢大意。
黄国忠:必须得穿,不穿会要命的。
没想到就在这时,已经有机敏的大虎头蜂出洞,发起攻击了。
记者:来了来了。赶紧走。
工蜂主动出击,说明蜂巢就在附近。果然,黄国忠在一个土坡下,找到了蜂巢洞口。很快,那只带着白鸡毛标记的工蜂飞回了蜂巢。这种在地下的大虎头蜂蜂巢到底是什么样呢?
记者:你现在动它的窝它就已经发怒了是吧。
黄国虎:发怒了,你看这有上千只来攻击。
想要顺利打开蜂巢,必须尽量减少工蜂的冲击。黄国忠先用一块生牛肉吸引工蜂。趁着大虎头蜂吃得来劲,黄国忠开始行动了。
黄国忠:你看我们掏蜂就是做一个大笼子,罩住它的洞口,我们做这个笼子就是能进不能出,它关进去了过后我们再把饼子抬出来。
工蜂收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挖开这个大虎头蜂的蜂巢了。这是一个一米多高的蜂巢。黄国忠和助手两个人从里面先抬出了四、五层大蜂饼。
黄国忠:预备起,抬。
黄国忠:拿出来了 。
记者:满不满 ?
黄国忠:最满了,这饼最满,老乡来帮忙。
一个蜂饼就有一二十斤。掏一窝大虎头蜂,有时就能有上万元的收入。蜂巢中,有许多刚刚孵化出来的大虎头蜂。黄国忠把他们带回养殖棚内交配,实现人工繁育、养殖。
每年的三月,顺利过冬的预备蜂王成为新的蜂王,开始做巢产卵,黄国忠模拟大虎头蜂的自然状态,把40十天的小蜂巢埋进土中。
黄国忠:一只蜂王带着工作蜂,你看。种马蜂窝,我们这是正儿八经种马蜂窝了。
记者:种马蜂窝?
黄国忠: 对 在地下。
蜂王产下工蜂,工蜂负责做巢,不断把土抬出,做大蜂巢。黄国忠人工种下的胡蜂窝收成如何呢?
黄国忠:落了。
记者:它里面的土掉了是吗?
黄国忠:不是,是蜂饼掉了。有影响,就是一塌下去,里面白的全都压坏了。在地下养的经常出现这个问题。
不仅容易坍塌,而且在土里的蜂巢没法观察,一旦错过时机,就很难取到饱满的蜂饼。
黄国忠:拿出来了。
记者:满不满?
黄国忠:不是很满。
记者:它已经孵出来了好多了是吧
怎么能解决这些难题呢?他想到的好办法是什么呢?
打开这道木板,一个完整的大虎头蜂蜂巢出现了。
黄国忠:1,2,3,4,5,6,7,8,9,10。
木板轻便、安装快捷,最重要的是取蜂饼非常容易,三四个人合力就能抬出一个完整的蜂巢。
黄国忠:两百多斤,抬都抬不动。
正是收获季节,一连几天黄国忠都在山上取蜂蛹,每窝蜂蛹都在一百多斤,按360元/公斤的市场价,一窝大虎头蜂就能卖出三万多元。2016年,黄国忠共繁育出一万八千多窝胡蜂,其中有一千多窝大虎头蜂。
龙陵县当地山林资源丰富,黄国忠把成功过冬做巢的蜂王免费送给周边想养殖胡蜂的村民,请他们帮忙看管。卖蜂蛹得的钱五五分成,带动了一千五百多户贫困户养蜂赚钱。
村民:我明年想要一百窝,只分得三十窝,他们供应不过来,到处都想养,到处都受欢迎。
黄国忠:不管别人笑不笑,我都要坚持做下去。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