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有声有色,形成以大陆梨枣为代表的一条龙产业链;粮食种植稳步推进,“引胶入漩”为10万亩盐碱地注入“活水”;“乡创工坊”盘活闲置资源,乡村振兴有了“文化”范儿……
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立足区域优势,深度融入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不断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梨枣园里的“致富经”
卜庄镇大陆村位于渤海湾南畔,以梨枣种植著名。这一季的大陆梨枣已经采摘完毕,并且被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们抢购一空。“今年的收成不错,3700亩枣树产出了2000多万斤梨枣,收入6000多万元。”大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陆运泽介绍。
大陆村地处潍胶平原,过去村民以种小麦、玉米为主,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村集体收入较低。为破解“无钱办事”难题,从1998年开始党支部书记陆运泽大胆引种当时还不被认可的“冷门”水果——梨枣。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接连突破了成活、管理、销售难题,如今大陆村梨枣种植已成为富民强村的拳头产业,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种植面积破万亩,大陆村每年仅梨枣销售收入从最早的400多万元达到6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00年的3000元不到增加到今天的120余万元。
单纯种植梨枣,一旦市场不好,农民就会丰产不丰收。如何让老百姓的梨枣持续稳定地卖出好价钱?大陆村决定投资发展梨枣的深加工产业,通过延伸梨枣产业链,稳定枣农收入。大陆村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找厂房、买设备,设计包装、注册商标,在梨枣成熟期从本村收购近千吨,制作成梨枣糕、冻干梨枣、即食蒸枣等产品,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
尝到梨枣甜头的大陆人始终没有停止敢闯敢试的步伐,积极探索梨枣田园“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2017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五届“卜庄大陆梨枣节暨侨乡文化节”,每年吸引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梨枣经营户与游客前来采摘、游玩,推动了梨枣种植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年增收40余万元。
“引胶入漩”为盐碱地“解了渴”
初冬季节,卜庄镇北部沿漩河两岸的盐碱地正在进行灌溉,地里的小麦长出了新芽,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然而就在去年,这里约8万亩麦田的灌溉主要是靠天吃饭。原来,这里距离渤海湾约有20公里,由于受海水长时间入侵等影响,地下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耕地广种薄收甚至撂荒成为这里的常态,也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最大瓶颈。
为了有效解决灌溉用水问题,从盐碱地里找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多年来卜庄镇一直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并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调研。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发现,近两年雨量较为充沛,卜庄镇东部的胶莱河防潮蓄水闸每年可拦蓄下大量的淡水资源。卜庄境内漩河纵贯南北,全长约9公里,覆盖干支渠16条,加上东西防渗河,如果把胶莱河的水引入漩河,便能有效解决周边盐碱地的灌溉问题。
2022年7月,总投资1.01亿元的“引胶入漩”工程正式动工,通过实施漩河补水、灌溉引水等工程,修缮设施、治理盐碱、固土蓄水。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这项造福百姓的工程顺利完工。
“项目实施前,这片土地流转价格是每亩一年约为100-500元,现在平均能达到1000元。”卜庄镇党委副书记褚泽龙算了一笔经济账,工程投入使用后,预计小麦每亩可增产400斤,年可增加效益3840万元,而且村民还可以种植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受益村庄31个、农户7600户。
文创工坊激活乡村“文化基因”
“这个地方就是我小时候上的小学,现在重新整修,成了我创业的工作室,有种特别的感情。”“90后”的返乡大学生贾田田告诉记者。2017年,在烟台当了两年老师的她辞职回到老家卜庄镇新胜村,帮母亲一起经营草编产业,成立了卜庄镇田田草编工艺品工作室。
贾田田所说的“小学”是之前卜庄镇侨乡小学,2016年迁建搬走,原校址一直荒废不用,年久失修。“有的房子破损严重,有的地方草长得跟人一样高,附近村民在里面养鸡、放羊。”卜庄镇任家社区党委书记郑亚飞向记者介绍。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卜庄镇党委政府将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盘活利用废旧闲置的校舍、操场,投资打造乡创工坊和乐活广场,并配套建起乡村振兴讲堂、群众大舞台、体育场和篮球场。
据了解,卜庄草编的历史由来已久。早期的草编产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和玉米皮等资源,就地取材,主要制作草帽、草篮、坐垫等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后来,国家支持发展手工业制品用于出口创汇,通过外贸公司渠道带动乡村草编产业发展。卜庄男女老少在农业生产之余,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草编产品,草编成为村民在农业生产收入之外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的增强,国际、国内市场都对草编这类兼具实用和工艺审美属性的原生态产品需求升温。贾田田利用乡创工坊的工作室建起直播间和传习室,通过视频和现场教学展示等途径宣传推介卜庄草编。目前,工作室联系带动周边十多个村、近百名老人加工草编,产品主要通过外贸公司出口。
草编产业只是卜庄镇文创工坊的一个缩影,还包含了多肉养殖、纺织用品等一系列的乡土文化产业。据了解,今年以来已经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