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促进大水面渔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大水面渔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分大水面渔业总体情况、大水面渔业发展现状、大水面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以及大水面典型案例四个部分,系统的梳理了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阐述了当前大水面渔业发展现状和出现的新模式、新技术以及新业态,分析了大水面渔业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及与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大水面渔业发展的对策,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大水面渔业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富裕渔民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展现大水面渔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报告》指出,大水面是湖泊、水库等内陆天然和半天然大水体的统称。我国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资源丰富,常年水面积1 km²以上的湖泊2865个,其中淡水湖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水面总面积7.8×10⁶公顷。我国也是世界上拥有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余座,水面总面积2.3×10⁶公顷,总库容9.3×10¹¹ m³。湖泊、水库在供水、灌溉、航运、旅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绿色渔业生产基地及淡水生物种质资源库,对保障优质水产品稳定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大水面渔业是中国特有的渔业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实现了充分利用大水面渔业资源,发展绿色、高效、生态渔业。
《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水面渔业历经了天然捕捞、捕捞与增殖结合、以养为主、生态渔业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为满足我国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动物蛋白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水面渔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水面渔业的发展不但为解决“吃鱼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作为重要的活鱼储存库,在稳价格、保供给、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查干湖时提出“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充分肯定了大水面渔业朝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
《报告》显示,大水面渔业在我国渔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湖泊可养面积187万公顷,水库可养面积200万公顷,占全国内陆可养水面的近50%。近10年,我国大水面增养殖面积和增养殖产量最高值均出现在2015年,分别达到303.48万公顷和553.18万吨,分别占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49.73%和16.81%。2015年后,大水面增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2020年分别为214.15万公顷和366.01万吨,分别占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的42.49%和11.32%(图1)。
图1.近10年我国大水面增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变化
从2016年至2020年围栏、网箱的养殖产量、面积均逐年下降。2020年围栏和网箱养殖面积占全国大水面渔业总面积的0.44%,围栏和网箱养殖总产量占全国大水面渔业总产量的9.78%。除围栏养殖和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外,全国大水面渔业的主要模式为人工投放苗种(不含灌江纳苗)的增养殖模式(图2)。
图2.2016~2020年全国围栏和网箱养殖面积和产量
《报告》中提到,目前各地大水面经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加工,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根据鱼体规格和加工方法,可将大水面水产加工品分为速冻保鲜生鲜制品、速冻保鲜调理制品、干腌制品、罐头制品、即食风味食品、鱼糜制品、其它制品等八大类产品。加工的方式以分割、调理为主,产品主要为速冻调理保鲜产品,既方便运输,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选择;大水面水产品加工比列呈逐年上升态势。如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分割产品加工起步于2016年,当年加工产品比例为32.25%,此后加快发展步伐,2018年加工产品比例曾达到了51.74%,目前维持在45%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依托大型湖泊和水库建立的水产品加工代表性企业有29家(详见报告),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等15个省和直辖市。
《报告》提到,大水面渔业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在充分发挥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功能的基础上,新时期大水面渔业坚持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高效利用相协调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强理论、技术、体制和模式创新,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建设水域生态文明、推动产业融合、促进渔民增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预计,到2025年,大水面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充分融合,渔业在水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明显提升,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一水一策”管理格局。优质水产品比重显著提高,产业链有效拓展延伸,形成一批管理制度完善、经营机制高效、利益联结紧密的生态渔业典型模式,基本实现环境优美、产品优质、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相得益彰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格局。
到2035年,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效提升;大水面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大水面渔业发展空间得到保障,全面形成“一水一策”管理格局;制定大水面绿色渔业全流程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绿色渔业技术转化与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系列优质、高端、特色大水面水产品牌,推动大水面渔业向生态化、优质化和智能化升级,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共同体。
为便于业界了解大水面渔业发展经验,《报告》还分别整理了“大水面增殖渔业”“大水面养殖渔业”“大水面休闲渔业”典型案例,之后将陆续在本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报告》已经印刷成册,如有需要,可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