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是全省第二大蚕桑基地县,属国家商务部首批“东桑西移”重点县、农业部千亩桑园样板基地、国家级蚕桑养殖标准示范县,种桑养蚕已有40余年历史了。在脱贫攻坚的当下,永新县围绕“科技兴蚕、蚕桑脱贫、蚕农增收”发展思路,转变传统种养模式,实施“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机制,全力推进“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探索出“经营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扶贫之路,担当起永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使命,取得良好成效。
实施“经营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工程
据测算,蚕桑投入少,种一亩标准桑田不超过1000元,养蚕设施不超过1500元;发展蚕桑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栽桑当年养蚕,200元就能养一张蚕。一亩桑叶能饲养蚕种约3.5—4张、一张蚕种能产80斤鲜茧,鲜茧保护价最低收购价21元/斤;一年养蚕批次12批次,一亩桑养蚕产值达到6500元以上;经营两亩桑园养蚕,每年收入不低于13000元。
“经营两亩桑,脱贫奔小康。”为加快脱贫步伐,近年来,永新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蚕桑发展责任状,形成县、乡、村三级拧成一股绳抓蚕桑的新体制。该县选择禾河流域的高桥楼、石桥、里田等8个乡镇,作为建设“优质蚕桑基地”试点乡镇。要求重点乡镇抓好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园,一般乡镇抓好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示范园,偏远乡镇抓好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示范园。全部选用农桑14号、丰田2号等优质桑品种,推行集中连片种植,扶持贫困户成种养大户。同时,在高桥楼镇茅坪村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新技术培训基地和综合利用示范点。
目前,永新共有桑园3.5万余亩。2017年,该县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68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50万元,自筹资金130万元;因地制宜发展新桑园3000亩,打造10个蚕桑重点村,培养年养蚕20张以上、养蚕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种桑养蚕大户600户。
推进蚕桑业发展升级脱贫致富支柱产
近年来,永新县全力推进蚕桑业发展升级,不断加大桑蚕技术培训力度,提升种桑养蚕科技含量。该县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技术网络,落实蚕技人员包抓示范点,帮贫困户掌握种桑养蚕的技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蚕桑生产技术培训活动。仅2017年,开展蚕桑科技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蚕农5000多人次,把标准化养蚕技术普及到农户,全面提高农户科学养蚕水平。该县建立桑蚕病虫害监控预防体系,使蚕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对无劳力贫困户种植的桑园,实行流转租赁;培育优质桑园,实施“扩良桑、清园荒、产优叶”进行补植、加密、栽植新优品种等技术措施;以桑叶定蚕(种),按需取蚕(种)。强化现代化科技,大力推广全自动取茧机等新技术,全面实行小蚕共育,鼓励农民应用桑园微耕机、伐条机、切桑机、采叶机等新型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
永新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后,以种桑养蚕为载体,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28个专业合作社,同时形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并通过各种扶贫政策吸纳贫困户加入。该县实行养殖补贴,无偿提供苗木,每亩桑园奖补300元;实施保护价收购,鲜茧收购价21元/斤以上,并创新出鲜茧价格保险机制;提升新技术,养殖批次从5批次提高到12批次,亩桑产值提高3000余元;提供金融保障,实行蚕农信贷担保;大力扶持龙头丝绸企业,重点发展真丝床上用品产业,打造品牌,调动现已落户5家茧丝绸企业积极性,解决贫困户就业5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余元;延伸产业链,完善蚕茧、桑果、桑叶烘储、初加工等设备。同时,以培植贫困户成种养大户为目的,2017年培育出100多名贫困户成桑养蚕养大户,造就养蚕能手1000余名,带动农户1.6万户。同时,巩固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效,构建了蚕茧收购、丝绸加工、桑园综合利用新型产业集群,为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增收途径。
此外,该县构建起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广桑园套种竹荪、马铃薯、花生、豆类等技术,发展桑园间作、复合经营模式等,挖掘桑果食品及蚕丝文化,结合现代餐饮娱乐项目,把桑园变花园、公园,积极推行在桑园里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有益活动,桑蚕产业已逐渐成为该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