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龟鳖技术养殖_养殖技术龟鳖视频_龟鳖养殖实用技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是中华鳖养殖场建设的首要环节,应根据中华鳖的生态习性和拟发展的生产规模,综合考虑环境、水源与水质、饲料供给、土质、地形地貌等条件,同时还要考虑交通、电力及市场等因素。

1.环境条件

由于中华鳖喜静怕惊,生性胆小,在晒背、摄食和产卵时,外界稍有惊动,就会停止原来的正常活动迅速逃入水中躲避,从而对其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

无论是幼鳖、成鳖还是亲鳖,也无论是鳖的生长期、繁殖期还是越冬休眠期,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因此,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养殖场必须建在环境较为安静的地方,尽量使鳖的正常活动少受干扰,特别是要避开繁忙的公路、噪声大的厂矿区、地面震动较强的区域等。

中华鳖喜阳怕风,养殖场应尽可能选择建在背风向阳、空间开阔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池水温度的升高和保暖,满足鳖对晒背的需求,对保证鳖的健康生长和繁殖、减少病虫害发生很有益处。

2.水源、水质条件

中华鳖的摄食、生长、繁殖、栖息等活动主要是在水中进行的,水是中华鳖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供水量的多少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繁殖和成活率。

(1)水源

中华鳖喜欢生活在无毒害、无污染、水质清洁、新鲜的水体中。养鳖场的水源可以是地下水、地面水和工厂余热水。

地下水一般无污染,全年温度较稳定,透明度高,特别是地热水为养鳖场最理想的水源,但要注意大部分地下水含氧量较低,必须经过曝气后才能使用。

盐碱度过高的地下水也不能用来养鳖。一般来说,地下水应先进行水质化验后再确定能否使用。

地面水主要来源是河流、湖泊和水库,由于水体较大,环境参数变化幅度较小。

地面水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透明度较低,鳖生活在其中有安全感,相互干扰少;

地面水溶氧量较高,但易受环境污染。工厂余热水只要没有化学污染,仍是养鳖场的良好水源,但事先也要经过水质分析。

(2)水质

中华鳖生长发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中度过的,因此要求水源的水质良好,不受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的污染。

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中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华鳖对水质的要求,使鳖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好的养鳖水质应该是溶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pH值为7.0~8.5、透明度为20~30厘米(水色为浅绿色)、氨态氮不超过1毫克/升、亚硝态氮小于0.1毫克/升、盐度小于0.5。

3.饲料要求

饲料要求充足,供应方便。

中华鳖喜食动物性饲料,养鳖场最好建在动物性饲料来源丰富、运输方便的地区,如:能提供低质廉价鱼虾、贝类的渔区附近,或能大量供应畜禽、鱼类下脚料的肉食品加工厂附近等。

4.土质条件

池塘土质以保水性能良好、渗透性差的黏土或沙壤土为好,如果在底层土的上层有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层,更有利于鳖的栖息和冬眠。

酸性土壤或盐碱地不宜建设养鳖场。

5.地形、地貌及地质

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会对养鳖场基础设施的建造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择场址时应调查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等状况,以利于建造施工和养鳖场内池塘的布局。

同时还要考虑进水、排污、土层渗漏、防涝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选择场址应有发展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要为今后扩大生产规模留有余地。

二、养鳖场的规划

规划是养鳖场建造前的重要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场址的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场内各类单元(生产区、生活区等)的合理排布,使其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要环境优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

养鳖场规划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特征,合理规划场内各类养殖池塘及设施的布局,尽可能使场地结构紧凑、美观、节约土地、工程量小、便于管理。

养鳖场的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形是养鳖场规划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地形特点影响建场的规模,并进一步影响养鳖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及生产区内各类养殖池和辅助设施所占的面积、排布方式等;

加温、供电、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受到场地地形的影响,其中进排水设施一定要依照养鳖场内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做到排灌顺畅、操作简便、节水、节能;

尽可能将养鳖池布置在保水性能较好、底质为黏土或沙壤土的地段,而且池塘要做好防渗处理;

根据场内地形,还应在生产区内规划出一定面积的尾水生物净化区。

2.规划应有利于生产和管理

一个功能完整的养鳖场应由养殖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三大部分组成。

由于鳖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尤其是池塘养殖,极易受到人、畜、车、船等因素的干扰,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

同时,养鳖又具有动物养殖业的共性,需要重视疾病的防疫工作。

养鳖场的规划应便于生产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规划设计养鳖场时应将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进行分区隔离。

为此,要根据测量图、地形、地貌特征及面积,确定生产区、生活区和产品流通区的位置和面积。

(1)生产区

生产区是养鳖场最主要的区域,一般占养鳖场总面积的95%,主要由养鳖池、进排水渠道、活饵料生产区及辅助设施组成。

由于中华鳖有相互撕咬和同类残食的习性,因此养殖时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分池饲养。

养鳖池一般可分为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亲鳖池一般建在最安静、远离生活区的位置。

幼鳖池、成鳖池与亲鳖池最好能够兼用,以利于不同季节池间的调节使用。

生产区内各类养鳖池的配比并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养鳖场的规模、基础

设施条件、技术水平和养殖模式等来确定。

若养鳖场采用池塘生态养殖模式,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和亲鳖池的面积可按1∶3∶20∶6的比例设计;

若养鳖场采用“温室培育鳖种、池塘养殖成鳖” 的分段式养殖模式,人工控温温室应建在生活区附近,面积占5%左右。

(2)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饲料制作加工场、仓库、孵化室、办公室等设施。

考虑到鳖有喜静怕惊的习性,生活区一般不建设在养鳖场的中央处,而应在交通方便的边角处,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鳖生长的影响。

(3)产品流通区

产品流通区主要是销售或购买养殖产品(如商品鳖、鳖卵、稚鳖或幼鳖等)的区域。

由于在鳖产品流通活动中存在着疫病传播的风险,因此这个区域应该规划在养鳖场排水渠道的下游出口处,并应建立隔离带,与生产区实行严格的隔离。

3.规划设计应符合生态学原理

由于养鳖排放尾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较高,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极易引起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所以在规划养鳖场时应考虑在生产区留出养殖总面积10%~15%的区域,用来对排放尾水进行生物净化,使其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养鳖场内应适当进行绿化,如池埂、道路两旁等可种植果树、观赏植物等,既美化了环境,又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池塘底泥循环利用、调节场内微气候等作用。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