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张洽棠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钱毅表示,优质粮食工程是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十三五”时期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作为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出台的重大政策。目前,优质粮食工程正处于第一轮全面收尾总结、新一轮抓紧谋划推进的重要节点。
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现既定目标
钱毅表示,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和实施指南,中央财政连续4年给予资金补助支持,推动全国优质粮食工程顺利实施。
从进展情况看,2017年以来,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累计投入超过815亿元,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各地聚焦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有力推动了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落地见效。截至2020年底,各地重点实施9238个项目,其中已开工建设8888个、完工7798个,开工率96.2%、完工率84.4%,除2020年项目,均基本完工或进入收尾阶段。
从实现目标看,科学布点建设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质检机构网络,提高1500多个粮食质检机构装备和服务功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覆盖面提升60%;“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扶持389个示范县和1200多个示范企业,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增加优质粮食4700万吨。
从取得成效看,优质粮食工程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健康消费等方面成效显著。随着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向市场化收购为主,市场化收购比例达90%,优质优价趋势明显。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点及面、全面推开,一大批骨干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一大批特色园区集聚集约发展,一大批区域品牌形成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实现了粮食增产与提质并重,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0多亿元,倾斜支持258个原国家级贫困产粮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粮食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湖州模式”与“阜南样板”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2017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连续3年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202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大力培育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钱毅重点介绍了浙江“湖州模式”和安徽“阜南样板”的典型经验。
“湖州模式”立足做优储备,从仓储环节入手向前后两端延伸,推动粮食产业“五优联动”和“三链协同”。浙江省湖州市制定“湖州好大米”标准,积极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共用品牌,将带有储备指标的粮库“空仓”使用权进行公开招标,由中标粮食加工企业确定优质稻谷品种,以政府订单和企业订单形式落实到本地种粮大户,订单种植的优质稻谷全部由粮库进行收储,带动农民亩均增收150元左右,平均为政府财政减少支出约150元/吨、加工企业降低仓储成本200元/吨。推出优质稻谷价格指数保险,对粮食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时的市场价差进行限额保险,有效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湖州市通过扶持培育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粮食企业解决了仓容不足的痛点,粮库解决了储备粮轮换亏损的问题。从以前“农民种植什么,粮库就收储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的收储模式,在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储备优化、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五方共赢”,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储牵引、“五优联动”和“三链协同”的“湖州模式”。
“阜南样板”立足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依托龙头企业整体实施“五优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下,阜南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引进中粮贸易、中化农业、中裕食品等粮食龙头企业,探索出一条粮食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引入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托管等形式种植优质小麦,为农户提供从小麦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服务,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每亩助农增收200元。2020年,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面粉生产线,建成后可进一步带动当地60万亩优质小麦就地加工转化,构建起优质小麦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龙头企业在64个原国家级贫困产粮县推广阜南经验,开展优质粮食订单200多万亩,联农带农80多万户,实现优质粮食增产1.4亿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动产粮大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十四五”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十四五”时期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战略部署。钱毅表示,优质粮食工程是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举措,要持续放大成效,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在更高水平上促进“五优联动”和“三链协同”,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好“十四五”顶层设计。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现优粮优产、优粮优价,对于增加有效供给,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现实而直接的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正在研究起草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巩固拓展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果的基础上,统筹现有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激发主体、要素和市场的活力,培育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为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更加坚实基础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二是扎实开展“六大行动”。系统总结梳理优质粮食工程实施3年多来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做法,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把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作为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重要内容。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制定“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增产和提质并重,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国优质粮食增加量达1亿吨,着力提高粮食产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抓重点、出亮点、树典型,注重发挥延伸优化粮食产业链条、整体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多重效果,挖掘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围绕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放大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借鉴“湖州模式”和“阜南样板”等经验,大力推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粮食产业发展高地。今年将召开第二次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继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引导各地因地制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