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飘香,鳜鱼欢游,红色教育基地人流如织……金秋十月,武汉市黄陂区乡村处处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近年来,黄陂区充分发掘自然和人文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坚守“乡村味道”、塑造“乡村品牌”,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收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丰硕成果。

小小瓜蒌子 引出致富“新路子”

李家集街宋集村有个小小的专业合作社依靠瓜蒌产业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日前,笔者来到李家集街宋集村江秀蔬菜专业合作社瓜蒌种植基地,一排排钢筋支撑架上均匀地覆盖着瓜蒌攀爬网,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瓜蒌。瓜蒌全身都是宝,瓜皮能做药,瓜子是一种休闲食品,瓜根可以做天花粉,剩余的藤可以做成瓜蒌茶。

宋集村周围水源较少,地势较高,常年灌溉用水不足,以前村民种植其他水果和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但这样的环境却十分适合瓜蒌生长。2018年,江秀蔬菜合作社引进瓜蒌种植,基地周边的村民有意向愿意自己种的,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

一斤瓜蒌子收入35-40元,合作社200亩瓜蒌,可以连续5到8年稳定增产,增收效益非常可观。

朱铺村村民朱爱群说:“以前靠打零工过活,进入合作社后工作稳定,在家门口上班,生活也稳定了。”

截至2020年底,该合作社资产总额达1048万元。在区、街两级农业部门技术指导下,合作社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轮作模式,创新推广瓜蒌子、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等新品种及多种种植模式,同时运用无人机播撒、防虫等多种新技术,年生产经营总收入达到550余万元,年纯利润近40万元。

创造村找到“金饭碗”

“我们村建起了全省最大的鳜鱼繁养基地,村民找到‘金饭碗’了。”长轩岭街创造村党支部书记甘玉容兴奋地告诉笔者。

刚刚精准脱贫后的创造村,走上了一条以绿色产业谋发展的乡村振兴路。仅仅4个月,村里的鳜鱼育苗养殖基地,已成功实现繁育并销售优质鳜鱼苗1100万尾,今年基地可望带动村民打工收入近30万元。

甘玉容说,近年来实施的脱贫攻坚战,让创造村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到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73岁的五保户王碧兰,是当年修建院基寺水库时搬迁下山的移民。“我就是水库的女儿。”老人身板结实、性格开朗,她说,“同样的山和水,我们创造村和以前却再也不一样了。”

“以前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家家户户不敢出门,既怕黑,更怕被草丛里的虫蛇伤着。”现在,村里安装了117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了村里各个塆子。村里的垃圾、污水、旱厕得到全面治理,全村通路、通电、通水、通网,每个塆子都建起了文化广场。夜幕降临,村民们跳广场舞、沿着清澈的塘堰散步、三五成群下棋,乡村生活丰富多彩。

驻村工作队队长常向阳说,随着村塆整治得越来越好,吸引不少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事宜,增强了村民建设家乡的信心。工作队因势利导,制定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村里每引进一个绿色产业项目,由帮扶单位出资30万元,作为集体资产参与该项目合作,年底获得的分红用于困难村民和全村公共发展。

2017年以来,创造村先后引进了花卉种植、苗木种植、食用菌等企业,每引进一家企业,村里既表达了做好“店小二”的诚意,又与企业约法三章,承诺共同履行好“创造村绿色发展契约”。企业给村里提供了打工岗位,还开展起技能培训。

美丽村庄“红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穿过门楼,走上通往村子的石板路,一幢幢古朴新居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蔡店街道姚家山村位于大别山南麓,是武汉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村里保存有大量的抗日战争时期革命遗迹、遗址,201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还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名录。

自被纳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来,姚家山村坚持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主线,让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崛起。设在村内的司政大礼堂、参谋部、后勤部、枪械所、李先念故居等7处革命遗址仍保存完好。姚家山村在维护原有旧址建筑基础上开发红色场景,新建了2个红色文化广场和1个党史学习教育广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同时,村里深挖红色史迹,创作了一批红色文艺节目、红色教材、红色课程,新建可容纳300人听党课、学党史的红色大讲堂,建成了包含红色老书体验馆、红色影像体验馆、红色歌谣体验馆、红色手工体验馆、红色食品体验馆等场景在内的“姚家山红色经典体验街”,通过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游客接受红色洗礼,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前来姚家山开展红色学习的人数连年攀高。2021年4月6日,姚家山村“两委”号召热心人士和部分村民组建了一个红色宣讲团,专门向游客宣讲姚家山的红色故事,充分挖掘姚家山村革命历史故事和典型人物,引导学习参观人员不忘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今,宣讲团人数已达20余人。

村民姚木军是姚家村革命先辈的后代,也是“红色宣讲团”的宣讲员。2016年,他创办了姚家山文化传播公司,主要负责景区的宣讲工作,在旅游旺季每天最多接待上千游客,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为了让“红”味儿更加浓厚,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完善红色产业链条,区委组织部积极谋划,指导姚家山村升级旅游产业链,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村集体和群众以空闲房屋、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产业,全村共开办农家乐37家,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56万元;依托姚家山红色旅游和教育培训平台,培训村民从事相关的后勤、安保、保洁、讲解及红色文化娱乐表演等服务;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小商业、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以产业促增收,让村民腰包鼓起来。2020年该村农民平均收入达2.3万元。

姚家山村借助“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契机,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红色美丽村庄的发展路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