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亮,监利人。2001年,监利农民纷纷外出打工,许多耕地抛荒。位于洪湖边缘的汴河镇梅李湖畔大片凹凸不平、冷浸易涝的烂泥湖田,更是无人问津。
“这也许是创业的好机会!”朱思亮眼前一亮,出人意料,朱思亮瞅准了涉及两个镇5个村的梅李湖畔大片抛荒的烂泥湖田。花半个月时间,朱思亮不厌其烦逐户“游说”。
他以每亩50元到70元的价格,租下500亩烂泥湖田10年经营权,并按合同一次交上3年租金。朱思亮在梅李湖畔安营扎寨了。抬眼一望,困难足以吓退常人:大片土地荒芜太久,荒草盖人,高处怕旱,低处易涝,根本没法种。朱思亮花钱请工苦干一个多月。
筑堤埂,除杂草,平整土地,修建涵闸,架设电杆,用工3000多个,开挖3条水渠2500米,新农庄的雏型出现了。500亩地,他筹资购置抽水机、耕整机、电动机。后来,又花4万元买了一台收割机。
总共算来,他向地里投资了12万元。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树成行,机械化、现代化。朱思亮高起点经营500亩小农庄,中稻总产19万公斤。
可由于粮价低,纯收入仅两万元。2002年,朱思亮增租杨祠村100亩荒湖田,再度投入8万元,继续改造水渠,购置两台收割机、一台直播机、两台机械喷雾器,种田实现了除插秧外的全部机械化操作。
为了让烂泥湖“生金”,他高地种粮,低地养鱼。朱思亮经营水产面积保持在200亩左右,除养殖四大家鱼外,还养有黄鳝、鳜鱼、乌龟、河蟹等。每年下来,养殖品种有赚有亏。2004年,他把水产面积调减为100亩。
其中70亩养河蟹,每亩净赚500元;30亩鱼塘养草鱼、鲤鱼,纯收入3万元。烂泥湖的沟渠旁、田埂边,朱思亮也没让它们闲着,都栽上了树。2004年,他经批准销售林木,收入8万元。2003年,在县林业局帮助下,朱思亮签订了附近9个村“四旁”林地使用租赁合同,收购意杨幼树两万株,新植意杨两万株。
2004年春,他又向南向东扩张到3个乡镇14个行政村,签订“四旁”林地产权租赁合同10年。现在,朱思亮已拥有75公里林带、7.8万株意杨经营权。
在他的带动下,2004年全县新造林面积达到8.6万亩,吸纳社会造林资金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