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基本情况

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隶属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根据三定方案,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增挂三门县海洋与渔业指挥中心、三门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三门县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人,实有人员6人,其中高工1人、工程师5人,硕士学历4人。三门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于2010年12月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2011年7月正式挂牌运行。目前中心下设综合业务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拥有250平方米的专用检测用房和66平方米的办公、会议、资料档案等配套用房,检验设备和环境实施配套基本俱备。2013年三门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结合沿海各乡镇的区域位置,重新设置了4个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区域站,为海游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站、蛇蟠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站、健跳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站、浦坝港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站。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站机构规格为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海洋与渔业局,人、财、物归局统一管理。

二、主要做法

1、坚定不移落实党建各项工作。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局党组各项要求,始终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参加局“两学一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努力找准工作结合点,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把党建工作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动形成党的建设、自身建设与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2、不断深化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一是抓牢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渔技推广机制,大力改善推广条件,继续全面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规范化管理,实现渔技服务直接到村、渔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渔技推广新模式。结合我县实际,水产技术推广站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进一步完善区域服务站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渔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推进基层推广体系规范管理,健全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工作台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养殖户”三方综合考评的考核机制,完善渔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考评、分配等相关制度,建立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等遴选程序、物化补贴发放等制度或办法,建立推广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专家+渔技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服务团队,现已组建了队伍稳定、水平较高的渔技推广队伍42人,每年创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2-3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40户以上,推广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二是抓牢推广队伍的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将传播树立正确的现代生态渔业经营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作为推广工作的长期目标。我站分需求、分类别、分任务、分项目组织培训活动,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建立“三门基层渔技推广工作交流群”微信群、采购电子图书借阅机等,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培育肯学善学的新型渔民。大力开展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技能培训。渔技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经常到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技术推广、生产指导和渔民培训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培训,近几年,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在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举办培训班6期。鼓励渔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该站4名渔技人员完成了宁波大学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计划,取得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三是突出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基层渔技推广服务效能。每年确定渔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模式与技术,制定、印发相应的养殖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并将任务明确分配到各实施单位和渔技人员,分区域、分品种地开展推广工作,确保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到位率达到95%以上。

2017年建设渔业科技示范基地2家开展海水池塘虾蟹贝混养模式与技术和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饵料投喂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加强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示范基础条件,提升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帮助科技示范基地与农业科研单位或专家建立联系,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技术集成,并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动户到基地学习培训。遴选培育科技示范户。2017年确定了157家渔业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8294亩,辐射面积5万亩。对确定的科技示范户落实物化技术补贴,开展新型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按照技术示范、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要求,专家组、技术指导员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养殖户的需求积极开展入户指导。技术指导员分户制定生产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基层渔技人员在一线开展渔技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0个工作日,生产关键季节每周上门指导,通过电话、手机信息等手段经常性为示范户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每次指导员入户指导在示范户手册的记录中有记载。

3、加大科技投入保障,提高服务能力。一是重点工作推进有力度。“三门青蟹”是我县的名片,三门站在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养殖青蟹行动中,敢做敢为,从2016年全县推广 508亩,到2017年的1.2万亩,超3倍完成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年度任务,有力推动青蟹产业转型升级;该县还落实专项补助资金1520万,力争在2019年实现青蟹配合饲料在全域内替代应用。该项工作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全省海水蟹配合饲料现场会也在该县召开,形成的“三门经验”成为全省典型。二是充分开展渔业科技合作和交流,积极引才引智,构建产学研推一体推广体系。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为支持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服务。三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渔业科技工作,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充分发挥科技服务能力,与宁波大学达成了三门青蟹产地区分与品质分析系统建设项目、与上海海洋大学达成了三门青蟹品质分析项目、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达成了三门湾环境容量评估与污染物问题控制项目、与浙江海洋大学达成了三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资源调查及群落修复策略等项目的合作。加入了国家蟹产业技术体系浙江试验站、虾产业技术体系浙江试验站、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服务团队、省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团队、省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团队,建立了示范基地。通过项目合作,加强了渔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拓宽了渔技人员交流学习渠道,促进了渔技人员科技水平的提高。三是提升服务平台建设。延伸服务,建立蛇蟠省级农(渔)业园区现场检测实验室,从2015年3月开始开展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开展“海水池塘虾蟹贝混养互助保险”试点,2017年投保面积4041亩;建设渔业科技书屋、短信平台、微信群等新载体加强推广、加深交流、拓宽宣传报道渠道。三是以项目为牵引,渔技人员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不断认真总结和提升,激发创造能力,认真组织实施省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渔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项目等各个项目实施,对渔技推广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成果,起草了1个省级地方标准、近两年在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一人获农业部2014-2016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4、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提升推广成效。一是积极开展技术集成和技术模式创新,引进了石斑鱼、点篮子鱼、台湾草虾等10余个新品种开展试验和推广应用,丰富了养殖品种,推动了养殖结构优化;推广应用稻鳅共生、瓜虾轮作、稻鱼共生等模式1500余亩,生态养殖和农渔结合模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展微生态制剂环境调控与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15000余亩,推广的EM菌自培技术生态、经济,帮助养殖户节约渔药开支60%-70%;大力推广应用青蟹配合饲料,敢于突破,善于引导,2017年在全县推广12000余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增长,争取2019年全面实现青蟹配合饲料投喂,助力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指导建立核心示范基地5个,累计示范面积1280亩,示范点经济效益增加630元/亩;推广缢蛏底铺网养殖技术15000余亩,每亩综合效益提高3000-5000元,积极推动了当地养殖产品结构提升、养殖业节能减排、病害防控等。二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在养殖清塘时节及时发放安全用药须知、“三项记录”本等宣讲资料,按照农业部、省、市、县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开展水产投入品抽样、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抽样和水产品药残抽样等工作,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全县自然海域贝类养殖区划型为一、二类区域。

推广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建成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平台。三是积极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设立病害测报点16个,开展南美白对虾苗种疫病监测工作、青蟹、梭子蟹疫病监控及流行病学调查、渔业水质及生物病样检测。全县共设立病害测报点16个,在省级系统上完成测报12期,在全国总站新系统上完成测报8期,通过多年测报,基本掌握了我县四大养殖品种的病害流行趋势,并根据流行病发生趋势及时提醒养殖户做好防治措施。四是加强对水产种苗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为水产种业开展妈妈式服务,每年到水产种业公司开展指导不少于2次,对接服务需求,了解生产情况,解决企业困难,全县创建省级良种场3家、省级规模化繁育基地3家。五是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为科学掌握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和渔业资源情况,制定实施《三门县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包括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入海污染源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海洋环境风险监测等。通过监测定期评价海洋环境质量,努力掌握全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从2015年3月开始,在蛇蟠设立6个监测点每月对养殖尾水进行监测,编制通报报有关领导和单位。与浙江海洋大学合作开展三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资源调查及群落修复策略项目,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六是重视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设有渔情信息采集点6个,采集点包括3个海水围塘虾蟹贝混养模式采集点、1个南美白对虾土池养殖采集点、1个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采集点和1个紫菜养殖点,采集点和去年不变。主要采集品种有:青蟹、脊尾白虾、缢蛏、泥蚶、南美白对虾、紫菜6个品种。通过渔情采集工作掌握主要数据指标变化、对全年生产特点进行分析、对来年生产形势进行预测,有关情况及时录入系统,被评为全国渔情信息采集先进单位。

5、创新推广模式,提升产业发展。一是把技术推广与品牌宣传深度融合。该县十分重视渔业品牌建设,继“中国青蟹之乡”后于2017年申报并通过了“中国小海鲜之乡”命名,中国渔会又在三门设立了中国对虾分会,举办了网络青蟹节、小海鲜推介活动等,该站申报注册的“三门青蟹”、“三门缢蛏”、“三门望潮”、“三门跳跳鱼”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三门渔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水产品价值大幅上升,有利地促进了渔民增收。二是技术推广与保障性推广有机融合。大力推广海水池塘蟹虾贝养殖保险和青蟹政策性保险,保障养殖业平稳发展,为渔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广技术与项目建设相挂钩。该县是浙江省第一批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三门青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单位,创建实施过程中,把生态渔业建设纳入项目管理中,如在“美丽渔塘”、生态养殖项目中要求应用青蟹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并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

三、取得的成绩

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通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升了全县养殖技术水平,为全县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站被评为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考核连年优秀、全国养殖渔情信息采集优秀单位、省水产技术推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渔业科技人员,该站的陈丽芝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获评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当选台州市第五届党代会党代表,被评为三门县第七届拔尖人才、2014-2015年度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王芳芳同志获首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浙江赛区一等奖;陈萍和祁拥华同志分别获首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浙江赛区三等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