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桂莲实习生梁伟

苏诗富(德化县大铭乡联春村四组农民):这几年,我们乡十分重视生姜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技术上都给了我们许多优惠和支持。去年,我种了5亩生姜,亩产超2000公斤,带来了1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出台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有了政府的帮助,我对生姜产业的未来就更有信心了。今年,我和其他姜农准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

刘文忠(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刘厝村村民):刘厝村是笏石镇的贫困村,我们一家5口原是低保户。福厦铁路开建后,莆田火车站就选址在我们村。我的房子虽然被征迁了,但很快搬进配套齐全的安置房,爱人还当上列车乘务员,一个月有近3000元收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2万套。相信会有更多人像我一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王阿宽(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村民):我以前以种粮为生,十多年前首届海峡两岸花博会举办后,我改种花卖花,后做起收购绿化苗木生意。这几年,我还到省内各地承包绿化工程。现在,我有了数十亩花卉种植基地,花卉苗木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打造闽货网上专业市场、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我准备响应政府号召,将苗圃里的花卉苗木搬到网站上,扩大生意规模。

陈惠龙(龙海市庆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未来的一年,我们要不断创新、努力发展,力争把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切实做好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发展壮大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吴志明(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我年轻时去外地打拼,人到中年特别想落叶归根。前几年,大埔村启动旧村改造,原本破败不堪、脏乱无序的村庄,如今变成别墅林立、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民素质大大提升。在此鼓舞下,我们夫妻二人回乡开了两家店铺,每年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这次省两会描绘了新福建的宏伟蓝图,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百姓富、生态美的好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