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黄河嘎鱼”:可达1米多,如今很稀有
我国江河湖泊中有一种名叫“黄颡鱼”的野生鱼,在过去,黄颡鱼因为个头小、产量低,食用价值未被充分重视,但就营养和风味而言,黄颡鱼丝毫不输草鱼、鲤鱼等淡水鱼,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小刺,滋补和药用价值也很高,无论是炖汤还是红烧,味道都堪称一绝。
黄颡鱼是我国俗称最多的淡水鱼之一,这和它的自然分布、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黄颡鱼全身以黄色为基调,伴有深褐色斑纹,背鳍和胸鳍各有一枚骨质硬刺,被捕捉时还会发出“嘎嘎”的叫声,神似鸭叫。根据这些特征,人们赋予了黄颡鱼不同的“昵称”。
江苏和浙江一带称它为“昂刺鱼”、“汪丁头”,四川的常见叫法是“黄辣丁”,湖北江汉平原、湖南岳阳地区叫它“黄骨鱼”,湖南人称作“黄鸭叫”,北方则多以“嘎鱼”、“嘎牙鱼”相称呼。其他常见的别称还有昂公鱼、黄甲鱼、江黄颡、咯鱼、黄鲇鱼、黄骨子、黄丁鱼等等,即便是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域,叫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黄颡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黄颡鱼因其鲜嫩的肉质而受到大家的喜爱,但黄颡鱼的天然产量并不高,规格也不大。我们常见的黄颡鱼,一般重量只有 200~300g左右,和动辄5~10斤重的草鱼、鲤鱼不在一个量级上。
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缓慢,主要捕食水生昆虫,小鱼小虾、螺蚌,偶尔也会摄食植物碎屑,在3~4月份还会大量吞食鱼卵。但受水温变化、食物短缺的影响,野生的黄颡鱼普遍长不太大,体长达到 20cm就已经算是“接近极限”了,对应体重约为 0.8斤(400g)。
除了食物、水温等自然因素,黄颡鱼的体型大小还与种类有关。
根据《中国动物志》等资料记载,我国常见的黄颡鱼有6种,分别是 普通黄颡鱼、岔尾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其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是瓦氏黄颡鱼,也叫江黄颡。自然条件下,1龄的江黄颡就能长到 20~50g,2龄鱼可达 50~150g,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更快。而体型最大的江黄颡,可以长到 30cm左右,最大体重可达 2斤以上。
为了加快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平均规格,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方法: 培育全雄黄颡鱼。
黄颡鱼有一特点: 雄鱼比雌鱼的体型更大,生长速度也更快。在同样的条件下饲养一年,雄鱼的体重比雌鱼高出 30%左右,第二年当雄鱼长到 150~200g时,同塘的雌鱼一般只有 50~75g, 体重相差近3倍。为获得最佳效益,应尽可能提高雄鱼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在这一思路的启示下,全雄黄颡鱼应运而生。
借助性逆转技术和雌核发育技术,科学家首先培育出染色体为YY的超雄鱼,再和染色体为XX的雌鱼进行测交,所得的后代的染色体全部为XY型,从而组建出全雄性的后代。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的黄颡鱼,常见个体能达到 0.6~0.9斤(300~450g)左右,饲养10个月后体重最大可达 1斤(500g),比普通的黄颡鱼更具增产效益。
“黄河嘎鱼”:神似黄颡鱼,体长可达1m,如今很稀有
乌苏里拟鲿常被人们误解为“巨型黄颡鱼”,这种鱼在《中国动物志》,《中国鱼类系统检索》等文献中也被称为乌苏拟鲿,俗称牛尾巴鱼、招财鱼、马钩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黑龙江以及太湖、洪泽湖等水域。
乌苏里拟鲿体形细长,背鳍和胸鳍上长有硬刺,外观神似黄颡鱼,不少人还将黄河中的乌苏里拟鲿称为“黄河嘎鱼”、“黄河拟鲿”。乌苏里拟鲿和黄颡鱼不仅长得像,就连生活习性也非常相似:都是底栖性鱼类,都喜欢栖息在水草茂盛的砾石滩底,白天躲藏在阴凉的洞穴中或石缝间,等到傍晚光线变暗才开始活动,夜间游到上层水域积极觅食。
从体型上看,乌苏里拟鲿和黄颡鱼还是有所不同:前者的体型更显苗条,头部较为圆钝,体型修长,神似牛尾。再从大小来看,相比于黄颡鱼,乌苏里拟鲿的个头明显更大,常见体重在 1~4斤左右。在黄河岸边,很多网友都钓获过 20~30cm左右的牛尾巴鱼,野生个体最大能长到 1m,体重在 10斤以上。
在我国北方,乌苏里拟鲿是不可多得的淡水名鱼,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丰富,肉质不输黄河鲤鱼和黄河鲶鱼,在很多高档饭店中都是上乘的食材。
有意思的是,在黄河流域,乌苏里拟鲿也被称为“黄龙鱼”,因为其通体金黄,同时伴有鲜艳的绿色,在水中的姿态神似游动的苍龙,因而深受民间追捧,被推崇为“黄河中最像龙的鱼”。在每年农历六月,黄河中游的小浪底水库启动调水调沙试验,下游因泥沙含量剧增而出现“流鱼”奇观,此时的乌苏里拟鲿最容易出水,是黄河渔民主要的捕捞对象之一。
作为黄河的典型鱼种,乌苏里拟鲿曾有着辉煌的过去。据当地渔民反映,在黄河涨水的时候,很多人会专门捕捉牛尾巴鱼,一天能收获几十斤。现如今,黄河中的牛尾巴鱼资源已经大幅衰退,一网下去很难再看到两三条,有时甚至一天还捕不到一条。
在黄河的沁河、滹沱河等支流中,乌苏里拟鲿还陷入了生存危机,成为了濒危物种。根据魏法权等学者的报道:受水质污染、环境条件恶化影响,乌苏里拟鲿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日趋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乌苏里拟鲿的养殖技术不如黄颡鱼那样成熟,难以大量供应市场,价格高达80~100元/公斤,野生鱼甚至能卖到几百元/斤。
乌苏里拟鲿的境遇也是黄河鱼类资源变化的一个缩影。曾经的黄河,仅干流中就有 120多种鱼类,2002~2008年的调查仅监测到 82种,近年来的渔业捕捞量下降到 不足5万吨/年,比30年前 减少了80%以上。黄河的珍稀土著鱼类相继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比如:黄河鸽子鱼、黄河鳗鲡等,野生种群近乎绝迹,人们在资源调查中已经很难发现它们的活动踪迹。
不单单是黄河,即便在长江流域,乌苏里拟鲿也是名副其实的稀有鱼类,更多的时候是可遇不可求,更不用说50cm以上的巨物了。
总结
黄颡鱼在我国是广受欢迎的优质淡水鱼,味道鲜美,但体型普遍较小。普通黄颡鱼最大能长到 20cm、体重 0.8斤左右;江黄颡比黄颡鱼更大,极限体长能 超过30cm,体重 2斤以上。至于人工培育的全雄黄颡鱼,体型则介于江黄颡和普通黄颡鱼之间,最大能长到 20cm以上,体重 超过1斤。
除了黄颡鱼,我国还有一种被称为“巨型黄颡”的乌苏里拟鲿, 最大能长到1m。不过,现在野生的乌苏里拟鲿已经非常少见,50cm以上的堪称尤物。
为保护野生的黄颡鱼和乌苏里拟鲿,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江河湖泊的水质,通过自然繁殖进行增殖放流,逐步恢复自然种群,这也有利于保留优质鱼种、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