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通过组建联盟、集体备课、共享资源的方式,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思政课教育资源,探索建立思政课共建共享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一是跨部门整合全校资源。明确“大思政”育人理念,整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部门资源,实施课堂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管理思政、服务思政、实践思政“六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改革。建立红色记忆馆,开设思政大讲堂,成立非遗学院、国防学院、新闻学院、国学研究院、美韵艺术研究院等特色学院和研究院,将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融入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二是跨行业整合全市资源。加强与属地党校以及组织、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合作,整合全市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资源,构建跨行业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依托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建立山东省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中小学研学游基地等培训基地,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沈秀芹纪念馆、胶东育儿所纪念馆等基地教学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每年参加现场教学的师生有1万多人次。三是跨区域整合全国资源。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成立后,与井冈山、延安、遵义、西柏坡等地的高职院校一道,建立了涵盖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等历史阶段的实践教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了联盟教育教学委员会,把联盟教育资源转化为本校的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题和素材。

全方位整合师资资源

打造高水平名师专家团队

在按比例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基础上,全方位整合师资,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是整合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成立联盟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联盟专家指导团队。在专家指导下举办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联盟第一届微课比赛,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全国民办教育学会、爱国网等共同举办了“战疫——我们的故事”大型网展活动。二是整合组建高水平讲师团队。校内选聘42名兼职思政课教师,校外聘请党校优秀教师、基地优秀导学员、党政干部、“最美教师”、“威海好人”、劳动模范作为思政课客座教授。依托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成立联盟讲师团,将67名联盟讲师聘为兼职思政课教师,协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组织集体备课和巡回宣讲。三是建立了集体备课机制。牵头搭建了集体备课平台,组织开展了3次线上集体备课,联合向全国高职院校发出了《用好疫情防控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议书》。联盟学校结合“停课不停学”“开学第一课”等,交流和分享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开展思政课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促进了思政课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四是形成了培训交流机制。成立联盟培训协作委员会,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先后在学校及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3场联盟培训交流会。实施“三校一组”交流合作,将联盟学校按照“两近一远”分为8个小组,开展校际师生交流与合作,构建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全方位整合平台资源,形成思政课共建共享新格局

学校充分利用资源整合优势,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探索思政课共建共享新模式。

一是打造思政课程共建共享平台。针对重点内容,构建了“核心引领+知识补充”的“讲座+课堂”式课程模式。“讲座式”课程面向联盟学校征集,共建课程、教材等各类线上线下思政课教育资源,共享现场教学基地、优质师资,合作开展优秀思政课教师校际巡讲、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目前,已经开发了联盟共建的28个专题讲座式课程和校内讲座式课程5门;联盟课程均已实现资源网络化,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放。二是打造网络直播思政课程品牌。2020年7月,启动了“云思政、红课堂——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网络直播课活动。目前,已举办4场直播授课,10名教师直播授课,7名学生参加宣讲,参与师生10万多人次。三是共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教材。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联盟策划启动了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创新项目“三个一百”献礼工程——规划编写100本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教材,制作100套课件,录制100套影像资料,建设体系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