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养殖行业市场分析:科研硬件助龙虾产业提档升级

2022年,我国小龙虾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较去年增长200万亩左右,达到2800万亩;产业综合产值为4580亿元,同比增长8.48%。另外,2022年,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养殖产量263.74万吨,占全国小龙

小龙虾产业链条长,一产主要包括养殖和苗种生产,以养殖为主;二产主要包括小龙虾加工、调味品加工、饲料加工、捕捞网具和船只制造、加工设备制造等,以小龙虾加工为主;三产主要包括餐饮、流通、休闲渔业等,以餐饮为主。

龙虾是十足目龙虾科动物的统称, 又名龙头虾、虾魁、海虾、虾王。 甲壳坚厚,外表常有棘刺;体呈粗圆筒状,背腹稍平扁;头胸甲发达,坚厚多棘,前缘中央有一对强大的眼上棘,但无额角;腹部较短而粗,后部向腹面卷曲,尾扇宽短。因生活时外形像神话中的龙而得名。

龙虾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 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一带。龙虾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高蛋白,低脂肪,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助于稳定人体神经系统,维持器官正常的运作。龙虾肉所含的虾红素,更是目前所有天然食物当中最厉害的抗氧化剂,能预防老化,现在也进而被研发成保养品。

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认定名单,湖北共有39个镇(乡)上榜。熊口镇的虾稻产业榜上有名。

潜江在全国首创“虾稻共作”模式,建成了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潜江龙虾养殖新格局,潜江“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带动湖北省“虾稻共作”面积800万亩、全国2000多万亩。

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聚焦龙虾产业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要素集约、人才集聚、政策集成,在高层次人才、科创中心、企校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支撑下,龙虾一二三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目前,潜江市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达4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1家,年加工能力50万吨,年加工产值220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版龙虾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2022年,我国小龙虾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较去年增长200万亩左右,达到2800万亩;产业综合产值为4580亿元,同比增长8.48%。另外,2022年,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养殖产量263.74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91.24%,显示了我国小龙虾养殖的高集中度。而四川紧随其后,由去年的57660吨增长至64681吨,依旧处于全国第六。

四川小龙虾产业发展依托“鱼米之乡”建设,大力推进稻虾产业扩面提质和融合发展,实现了稳粮增收、粮虾共赢。《四川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省小龙虾综合经济总产值为111.98亿元,从全省小龙虾养殖分布来看,四川省小龙虾养殖呈现一定的区域性,一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包括成都、资阳、绵阳等地;二是川南地区,包括内江、宜宾、泸州等地;三是川东北地区,包括达州、广安、巴中等地。

龙虾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万多家小龙虾专业门店,2022年小龙虾餐饮产值约为3122亿元,比上年增91.8亿元,同比增长3%。

据了解,小龙虾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大中城市;消费量每年在万吨以上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南京、武汉、上海、合肥、杭州、长沙、无锡、苏州、淮安、常州等;小龙虾单店、连锁消费量有规模的餐饮企业集中在湖北省、江苏省等主产区,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作为有社交属性的美食,小龙虾颇受消费者青睐。据美团餐饮数据显示,2022年美团闪购整体小龙虾交易1亿元。小龙虾消费群体以90后占比最高,达6成,70后、60后对这款美食也释放了足够的热情。

小龙虾产业成为全国小龙虾主产区农业中最富活力、具有潜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全国小龙虾主产区水域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水资源的丰富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3年的龙虾市场,价格的走向呈现出与往年显著不同的特点,3月份的高价苗、4月的虾价一路狂飙,再到上市季的“白菜价”,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引起了整个产业的关注。

经过养殖户走访和数据研究得出,养殖亩效益总体随着面积的增加效益变低。面积越大管理难度越大、要解决的问题越多。一些养殖大户的收入模式中,86%为成虾,成虾盈利是关键,高产高价必得其一。租金占成本模式的46%,剩余的36%为饲料,12%为虾苗,但虾苗往往决定盈亏。大基地规模化的养殖思维模式要进行转变,从传统的养殖思维跳转到经营思维。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田中稻、水中虾、稻虾共生、互惠互利”的立体循环种养模式,由于养殖流程相对简单,广受水稻种植户的欢迎。有研究表明,虾稻共作模式不仅实现了“龙虾除草,虾粪肥田,稻虾互惠”,还因此有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

不仅是温度适宜的湖北江苏,小龙虾产业在气温低的北方也已经开始广泛推广。据了解,黑龙江也已经有2000余亩的虾稻共作养殖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分院院长董宏伟介绍,哈尔滨市政府五年前为小龙虾产业投入项目资金,农业科学院开始培育适应当地气温的小龙虾品种,成为如今业内知名的寒地小龙虾。

如今,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养殖模式创新发展,稻虾种养向不挖沟或少挖沟模式转变,餐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工业、流通业、“小龙虾+”文旅产业等快速发展,全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小龙虾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一些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版龙虾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