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塑料?与“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是一种新型污染物,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曾经科学家一致认为,我们不小心吃下去的塑料都可以通过排便方式排出体外。但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如果塑料碎片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直接穿过血管壁,渗透到人体内环境中,在血液循环系统滞留,可能会为我们的健康埋下巨大隐患。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农户,以科学手段监测上海市崇明区成蟹绿色养殖基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水产品体内微塑料累积程度,评价水产品受微塑料的影响效应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向养殖户提出科学可行的养殖意见及建议。
7月20日,团队成员考察上海市崇明区成蟹绿色养殖基地,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精确确定采样点位,利用专业工具设备认真细致地采集水样和泥样,确保样品的完整、科学、可靠。采样过程中,无论是面对复杂地形还是突发问题,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圆满解决。他们相互协助,工作高效,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还始终保持环保意识,不遗留垃圾,确保采集后现场清洁。
回到实验室,团队成员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协作能力。他们严谨地遵循实验操作流程,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详细检验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通过仔细研究每个样本,团队得出中微塑料颗粒的存在浓度结果。研究表明,样品中100~300μm和1000~3000μm微塑料占大多数,且基地靠近公共道路一侧的池塘微塑料含量最高。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塑料碎片可能由空气湍流进入水系,沉积物是地表水中大多数微塑料的最终归宿。实践团队成员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农户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们查找大量资料,提出了一些治理建议。
8月26日,团队成员回访崇明成蟹绿色养殖基地,与农户深入交流养殖基地现状,实际考察环境治理效果。储炜说,“我们对螃蟹养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明显感受到了绿色养殖成蟹养殖基地的优势,我们的工作对微塑料污染控制提供了实践依据”。
对成蟹养殖基地的调查揭示出微塑料污染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会造成潜在威胁,团队负责人呼吁政府、企业和公众通力合作,加强对塑料生产使用的监管,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减少塑料污染的产生。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微塑料污染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持续监测、改变行为习惯和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才能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确保我们的水域和生态系统免受微塑料污染的侵害,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撰稿:贾涵雨;摄影:储炜)